中秋節送月餅的含義,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與含義

2021-03-22 04:37:37 字數 5179 閱讀 8592

1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

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樓:王long艾

月餅是圓的,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

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西湖遊覽誌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我們中國的節日從來都是和吃聯絡在一起的,比如春節要吃餃子,端午要吃粽子,這是和我們國家幾千年是農業社會有關。節日與農業的節氣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所有節日裡吃食,都是對大地的親近。春節、端午和中秋,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節。

吃月餅自然就變得如此重要起來。

月餅的餡可以百花齊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在原始的農業社會,蔗糖和蜂蜜的出現之前,甜曾經是人們一種嚮往和慾望,是被古代哲人認為是和光明連在一起的兩件最高貴的事情,是和美連在一起的最好的乙個詞彙。

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在說「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來表達,是最高貴的一種體現。因此,月餅的甜味是必然的,是主要的,是體現了乙個飽嘗辛酸苦辣的民族長期以來對生活特別是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由衷的嚮往和禮讚。

3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月餅含義,中秋節的核心文化內涵是祝福社會和諧進步和家庭團圓幸福,除了有全家人拜月賞月的習俗外,各地還逐漸發展出「燒斗香」「走月亮」「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賣兔兒爺」等民俗節慶活動,而月餅只是這道傳統美餐的作料。

「不是說中秋節不能互相送點月餅,但要恰到好處,要本著實用、節約的原則。」天津市社科院王來華教授說,但現在,月餅更多是作為一種禮品被送來送去,造成流通量遠大於實際需要量,與傳統文化和習俗本義相牴觸。

月餅身份「嬗變」折射出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面臨的尷尬。唐忠新說,當前中秋節傳統文化傳承上已出現斷裂,月餅越送越多,但節日的「魂」卻消失了,「中秋文化」正在被「送禮經濟」所淹沒,這值得我們反思。

4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答案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公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 究。蘇東坡有詩寫道: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 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

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乙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乙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

5樓:ょanて坨坨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公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 究。蘇東坡有詩寫道: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 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

「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

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乙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乙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與含義

6樓:匿名使用者

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乙個皇帝,雖然其後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節吃月餅可以加深團圓的氣氛,中秋節,習慣上又把它叫團圓節。因為每月的十五日月最圓,八月十五又時值秋高氣爽,這天夜間月又最亮。

八月十五叫中秋節是因為

七、八、九三個月為一年四季的秋季,八月十五正好是時間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謂之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7樓:犬瘟熱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

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 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相傳,元朝末年,人們忍受不了蒙古人的統治奴役,紛紛想要起義抗元,卻苦於無法傳遞訊息。此時宰相劉伯溫心生一計,要大家買月餅來吃以避瘟疫;大家買了月餅切開一看,裡面卻藏了紙條,號召八月十五夜起義,民眾紛紛響應,便一舉推翻了元朝,月餅也因此成為中秋節的應景食物。

8樓:愛新覺羅_緣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英語拼寫為:mooncake(月亮蛋糕)。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乙個皇帝,雖然其後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誌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吃月餅作文,中秋節吃月餅 作文

下面這篇300字差不多 1 昨天是中秋節,晚飯以後,我和爸爸 媽媽高高興興地坐在陽台上,一邊吃月餅,一邊吃柿子,一邊賞月。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裡,月亮顯得更圓 更亮 更美了。...

中秋節如何正確吃月餅,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首先開啟水龍頭洗手並用香皂洗淨,用乾淨毛巾擦乾水分。再開啟月餅的外包裝盒,取出月餅。將月餅從中間掰成兩半,取其中一半放嘴裡咬下一小塊,慢慢咀嚼並品嚐味道。最後嚥下。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

中秋節送月餅還是陽澄湖大閘蟹,中秋節是送禮,是送陽澄湖大閘蟹好,還是送月餅好?

每年中秋都是送月餅 茶葉之類的。今年來點新意的,還不如趁今年中秋陽澄湖大閘蟹上市,正肥的時候買些大閘蟹來吃。中秋送名蟹,禮重情更重啊。陽澄湖本水域生長 不吃激素,上海人都認準 祝福通品蟹卡 卡到 蟹到 中秋節送月餅很一般。現在很多人不怎麼喜歡吃月餅。送陽澄湖大閘蟹比較高階有面子。還有寓意。這是個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