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剪梅》與《如夢令》表達的情感及作品風格有什麼不同

2021-03-21 00:30:00 字數 5083 閱讀 8556

1樓:櫻花之妖妖

《一剪梅》中的「閒愁」實質是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相思是主要的,愁是次要的。女詞人相思而不得相見,於是產生了「愁」。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篤,家庭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仰慕鍾情,所以兩人一旦離別,兩地相思。作者以靈巧之筆抒發她那如膠似漆的思夫之情。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不同於她的《如夢令》「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寫她乘舟盡興遊玩,不僅歸舟晚,還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的歡愉之情,而是極寫她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是因為相思而愁,借泛舟以排遣愁悶和相思之苦。然而這不過像「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不僅無法消除,反更顯悵惘和憂鬱。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這樣寫,不言情而情自見,在月光照滿樓的美好夜晚,她多麼希望收到丈夫的書信!

「家書抵萬金」,雖不能見到朝思暮想的丈夫,但能收到丈夫的書信,也是幸福的。

同時,「月滿西樓」和白居易的《長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下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詞著一「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表明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花自飄零水自流」,落花無意,流水無情,它們怎解女詞人思念與離別的愁緒。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作者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相思之苦、閒愁之深,同時由己及夫,設想丈夫同樣思念不已,憂愁之極。這樣眼前——遠方、自己——他人均沉浸在濃濃的愁思之中。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描述自己不僅不能排遣相思之苦,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才」「卻」的使用,真切的表達了女詞人揮之不去的相思之情和無可消除的愁苦。

「眉頭」「心頭」表明詞人從外到內都沉浸在無盡的相思中。由此可見,《一剪梅》表達了綿綿的相思,脈脈的愁緒。

2樓:風情公子

《一剪梅》表達了綿綿的相思,脈脈的愁緒。《如夢令》寫她思夫之苦

3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屬於李清照前期的詞,詞的風格,感情都較為積極;而《一剪梅》屬於李清照後期的詞,是在她經歷了國破家亡之後寫下的,整首詞都表達的是她一種哀愁,悲痛的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為李清照年輕時所作,表達的是女子的小家情愁,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而一剪梅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剪梅婉轉清幽表達的是一種纏綿幽怨;如夢令直率豪放,情真意切

6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有多首,比如『常記溪亭日暮…』是她早期的作品,顯得清新,一剪梅是愛情纏綿。

一剪梅 如夢令所表達的情感和作品風格有什麼不同

7樓:風中百合

《一剪梅》中的「閒愁」實質是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相思是主要的,愁是次要的。女詞人相思而不得相見,於是產生了「愁」。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篤,家庭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仰慕鍾情,所以兩人一旦離別,兩地相思。作者以靈巧之筆抒發她那如膠似漆的思夫之情。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不同於她的《如夢令》「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寫她乘舟盡興遊玩,不僅歸舟晚,還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的歡愉之情,而是極寫她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是因為相思而愁,借泛舟以排遣愁悶和相思之苦。然而這不過像「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不僅無法消除,反更顯悵惘和憂鬱。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這樣寫,不言情而情自見,在月光照滿樓的美好夜晚,她多麼希望收到丈夫的書信!

「家書抵萬金」,雖不能見到朝思暮想的丈夫,但能收到丈夫的書信,也是幸福的。

同時,「月滿西樓」和白居易的《長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下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詞著一「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表明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花自飄零水自流」,落花無意,流水無情,它們怎解女詞人思念與離別的愁緒。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作者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相思之苦、閒愁之深,同時由己及夫,設想丈夫同樣思念不已,憂愁之極。這樣眼前——遠方、自己——他人均沉浸在濃濃的愁思之中。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描述自己不僅不能排遣相思之苦,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才」「卻」的使用,真切的表達了女詞人揮之不去的相思之情和無可消除的愁苦。

「眉頭」「心頭」表明詞人從外到內都沉浸在無盡的相思中。由此可見,《一剪梅》表達了綿綿的相思,脈脈的愁緒。

8樓:古徹蘭溪

1我不能很準確的表達,但一剪梅表達了孤獨淒冷,比較沉重壓抑,而如夢令是一種小女兒惆悵,整體風格是比較活潑的

2如夢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那是比較幸福,大小姐乙個,後來國家破敗,她四處流亡,心愛的丈夫也死去了,然後風格就變淒涼了

9樓:無淚

是當時作者的心理變化所導致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兩首詞表達的情感以及作品風格有什麼不同? 答《如夢令》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歡快愉悅心情。境界優美怡人,風格清新明快,不是雕琢,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與丈夫趙明誠分別後的深切思念之情,文詞清麗。意象蘊藉抒發了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體現了婉約悱惻的風格 總結在欣賞古典詩詞時,一,盡量利用現存的各種史轉材料和後人評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深入**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和時代。

二,弄清作品的具體創作時間。三,全面深入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教育,風俗等背景知識。

比較李清照的《如夢令》和《一剪梅》

11樓:聽見了濤聲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

疏風驟》賞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乙個「捲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捲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再看這首送別之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離愁別緒,難捨難分,愛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種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12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與《一剪梅》的區別在於一首是描寫春末夏初的一種景色。而《一剪梅》卻不同,它描寫了詞人對在遠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儘管明白如話,卻扣人心弦,成為傳頌至今的名句,其真諦就在於此。

13樓:鎖曉燕道青

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僅留一絲殘香,素白的竹蓆裡透出涼意,彷彿充滿秋天的憂愁。我輕輕地解下輕柔的絲裙,(換上秋裝)孤獨地登上美麗的蘭舟。南歸的秋雁從雲中掠過,卻沒有將錦書捎回,只旦氦測教爻寄詫犀超簍有那淒冷的月光溢滿西樓。

容貌如鮮花一樣容易凋零,青春象流水一樣一去不回頭。同樣一種相思,化作兩處的閒愁。難到排遣的,是共同擁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剛離開緊蹙的眉頭,卻又到了煩亂的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

昨天晚外,風兒緊,雨兒疏。我一夜濃睡,尚未消除殘醉。清晨早起,問捲簾的侍女:

「花草惠否被風雨催」?侍女答:「海棠花依舊很美」。

「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應該是綠葉更加蔥鬱繁茂,紅花卻零落憔悴。

李清照/如夢令

李清照的《一剪梅》和《聲聲慢》在意象和感情表達上有何異同?

要李清照寫《如夢令》和《一剪梅》的背景資料

14樓:羽毛和翅膀

〔註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爭:同「怎」。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李清照《如夢令》的解析,李清照《如夢令》賞析

如 夢 令 北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 日暮,沈醉 不知歸路。興盡 晚回舟,誤入藕花 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註釋 溪亭 臨水的亭台。沈 ch n 醉 大醉。興盡 遊興得到了滿足。藕花 蓮花。爭渡 怎麼渡 爭 同 怎 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

李清照的一剪梅怎麼停頓,李清照的一剪梅怎麼停頓

紅藕香殘 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 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 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 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以配 林海的 琵琶語 拍手相招 夜漸寒深酒漸消 袖裡時聞 玉釧輕敲韻 城頭誰恁促殘更 銀漏何如 且慢明朝 不是還有一首一剪梅的歌曲嗎?你可以試下 ...

李清照如夢令的配樂什麼好

是輕快的笛子聲音 是朗誦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時的 琵琶語 踏古 以上兩首都是百家講壇裡評說李清照用的 由古箏所演奏的樂曲!要緩慢的,讀的時候也要一樣 我有一段關於李清照的朗誦,可找不到錄音中的配樂,請懂古典 的朋友幫忙聽一下。第一首是壎曲,聽的不是很真切,似乎是壎曲 蘇武牧羊 下一首使用的是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