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綜合運用。《囚綠記》運用最多的就是象徵的手法,象徵手法可

2021-03-19 02:15:15 字數 5745 閱讀 6258

1樓:詛咒敘

略試題分析:在構思時,首先要把自己要表達的情感寄託在綠柳、南風、鳴蟬上,通過對綠柳、南風、鳴蟬的描寫,來揭示出其象徵意義;在語言表達技巧方面,適當運用排比、反問的修辭手法來從氣勢、語氣上進行讚美綠柳、南風、鳴蟬的精神,從而把他們的象徵意義表達出來。在寫作時,要注意賦予綠柳、南風、鳴蟬不同形象的象徵意義。

囚綠記運用的寫作方法

2樓:life無明小魚

《囚綠記》運用最多的就是象徵的手法,象徵手法可以通過描寫某種具體事物來進行暗示、喻旨另一種事物。

借物抒情是象徵手法的乙個方面,作者寫《囚綠記》賦予綠以象徵意義,它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的象徵,是真正自然的顏色。

作者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藉以歌頌中華兒女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表達自己對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對光明的嚮往之情!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2023年11月上海淪陷後,一部分文藝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環境,在日本侵略勢力的四面包圍中,堅持抗日文學活動,至2023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入侵租界為止,歷時四年零乙個月,稱之為「孤島文學」。

《囚綠記》寫於2023年,也即這一時間段,作者當時正在淪為孤島的上海,看著「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由此他懷念起一年前,也即邀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暫住北京之時,作者生活在陰暗潮濕的房間裡,窗外的一樹常春藤。

作者當時懷著「過於抑鬱的心情」,對富有生命力,充滿生機的綠色常春藤無比眷戀。

3樓:匿名使用者

象徵所要引發的是一種「關係」的聯想。這種關係可以是約定俗成的,也可以是自己制定出來的。象徵的兩端是實和虛,實指的是現實中存在的實實在在的事物,虛指的是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哲理,二者結合的技巧直接關係到象徵手法運用的好壞成敗。

象徵的形成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寫乙個句子。象徵的初始一般是巾相似聯

4樓:過去_曽幸福

最主要的是象徵,要通過背景來了解象徵事物,表達了作者對光明的追求,對自由的嚮往。

【語文】請教2道關於《囚綠記》的閱讀題

5樓:蕭淺晨

1、「我」代表被日本帝國主義壓迫著的中國人民。「我」喜愛綠說明了被壓迫的人民不屈於黑暗,追求光明。因為「綠」是生命、幸福、快樂的象徵,可以給作者的心靈以安慰。

中心思想是通過寫作者和常春藤的一段經歷,描寫了它的特點,抒發了作者對常春藤的喜愛之情,揭露了盧溝橋事變後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不幸,讚美了在黑暗中永不屈服的高貴品格。

2、我認為,撇開寫作背景不論,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寫景散文。他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疏導

本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綠」是全文描寫的客觀物件,作者圍繞「綠」思路,鋪設線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即「擇綠」「近綠」「囚綠」「釋綠」和「懷綠」。

1擇綠(1~4段)。從窗戶寫起,交代綠的由來,其實是在綠枝條出現之前交代一下背景。這背景是很寒傖的,但有了綠枝條,就頓然有了生氣和活力。

第4段反覆三次提及「綠影」,儘管只是寥寥幾筆,但富有詩意。綠在此時還只是「影」。另外,一些表達情感態度的詞語,如「喜悅而滿足」「歡喜」「喜悅」等,也給綠帶上了情緒色彩,物我之間初相映照。

2.近綠(5~7段)。開始對綠枝條直接描寫。

「觀」者行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圓窗下,讓我面朝牆壁和小窗」「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天天望著視窗常春藤的生長」等。「被觀者」情狀有:

伸須、攀緣、舒葉、凋謝。「觀者」心態有:「懷念」「快活」「留戀」「歡喜」「急不暇擇」「視同至寶」「面壁成歡」等。

這一部分是以寫心理活動為主,所謂「觀」的物件和「觀」的行為倒成為其次,成為抒情的依託。

3.囚綠(8~12段)。這五段是文章的主體,與文章標題呼應,寫出了綠枝條生命變化的五個階段。

第8段寫作者引綠入室。敘述描寫不多,以抒情為主。「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措詞甚好,很形象,富有質感。

第9段寫發現「生的歡喜」。外加乙個聯想,從前鄉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寫綠條執意向外。

觀景甚細。第11段寫綠條漸瘦漸弱。描寫綠枝條衰敗過程。

第12段寫計算綠囚出「牢」的日子。囚綠至此結束,情感回到原來的喜綠狀態。

五個階段寫實景伴隨著寫心理、寫情感。開始囚綠時歡喜,發現綠枝條抗爭後執意囚之,既憐愛又惱怒,但最終打算釋放。

4.釋綠(13段)。「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動的背景,也是綠枝生存的背景。

對綠枝條的關心和照看突然暫停,變成求生的謀劃。最後「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綠枝條獲得新生。

5.懷綠(14段)。一年後仍舊懷念「圓窗和綠友」,設想再度見面時的情景。

本文寫法上的特點:第一,物我互觀,盡顯性靈。作者隻身獨處,選擇了與綠枝條對話、溝通心靈的方式排遣寂寞,所處一室雖小,而精神天地甚寬;景物本無性靈,進入作者有情的視野,便活了起來,成為「我」的朋友。

景物被賦予性靈,文章即生華彩。第二,敘事有波瀾。如果只寫作者與綠枝條的「心靈絮語」而無甚變化,則流於平淡。

奇妙的是文章寫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綠枝條的命運變化,作者始而欣喜,繼而魔念生長,囚禁綠枝條,最後放生。由尋綠、觀綠、囚綠、放綠到懷綠,五個階段較為分明,其間波瀾起伏。第三,含蓄蘊藉,深沉厚重。

作者與綠枝條的命運有某些相似之處,同處一室,同被囚禁,體驗到生的歡欣、生的艱辛;時值日寇入侵,華北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作家,國難當頭,不能不憤怒、憂煩,不能不生出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這也應該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這種心緒表現得非常隱蔽,文章之「巧」由此而來。

7樓:匿名使用者

【問題:

1.有人說,文中的綠象徵著嚮往光明和自由的人民。請問:

文中囚綠的「我」又代表著誰?「我」非常地喜愛綠又說明什麼?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麼?

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理解。

1、「我」代表被日本帝國主義壓迫著的中國人民。「我」喜愛綠說明了被壓迫的人民不屈於黑暗,追求光明。因為「綠」是生命、幸福、快樂的象徵,可以給作者的心靈以安慰。

中心思想是通過寫作者和常春藤的一段經歷,描寫了它的特點,抒發了作者對常春藤的喜愛之情,揭露了盧溝橋事變後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不幸,讚美了在黑暗中永不屈服的高貴品格。

2、我認為,撇開寫作背景不論,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寫景散文。他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等等

《白楊禮讚》《囚綠記》散文特點

8樓:煢宇

《白楊禮讚》運用了象徵手法。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絡起來。

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捨己為人的象徵。

象徵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對北方農民的讚美之情寄託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闢議論上。

這種描述是貫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徵手法。

9樓:美麗的靜雯

《白楊禮讚》的重點是運用象徵手法托物言志。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作者主要歌頌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農民,及其所代表的我們民族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作者在對白楊精神進行了大篇的述說以後才說明他要歌頌的真正物件,說明人民的精神堪比白楊卻有勝過白楊,可謂是本文的點睛之筆。

《囚綠記》的重點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綠枝條進行繪聲繪色的描寫以及該文的蘊含意。「我」代表被日本帝國主義壓迫著的中國人民。「我」喜愛綠說明了被壓迫的人民不屈於黑暗,追求光明。

因為「綠」是生命、幸福、快樂的象徵,可以給作者的心靈以安慰。中心思想是通過寫作者和常春藤的一段經歷,描寫了它的特點,抒發了作者對常春藤的喜愛之情,揭露了盧溝橋事變後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不幸,讚美了在黑暗中永不屈服的高貴品格。

摘抄《囚綠記》修辭手法的句子並作賞析

10樓:薏苡仁

1、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

正因為常春藤的向光觸發了作者的情思,作者才借它的這種執著精神來抒發自己內心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含蓄地讚美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2、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這句通過排比和比喻兩種修辭,使句子生動富有氣勢,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綠的讚美,為後文揭示主旨作好鋪墊。

3、盧溝橋事件發生了。

點明寫作的特殊背景,表現了作者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本文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4、忽然有一種自私的念頭觸動了我。

在結構上起引起下文的作用,由前文對綠的熱愛過渡到下文的「囚綠」。

5、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

這句話既隱含了作者對頑強抗爭精神的敬重,又表達了對光明和自由的珍惜與嚮往。

6、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嗎?

這句話表面上寫自己離開北平後還一直掛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綠色,極寫了對綠色的思念。其實這句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也表達了作者對勝利地無限期望。運用問句,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7、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

表現作者和綠的心靈的相通。這裡主要是表達作者對綠的熱愛,對這樣乙個安寧、平和的環境的追求。從下文「囚綠」以後我的一些心理活動看,這時「我」對「綠」的理解並不是很深入的。

8、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作者認為,人是不能脫離自然環境的,而綠就是自然環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綠的環境之中的。當然,這裡的綠是一種象徵或雙關。

9、我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的喜悅。

表達我對生命的活力的讚美。所謂「生的歡喜」,就是對富有生命力的東西的熱愛。作者認為面對蓬勃生機所產生的喜悅超過在任何時候所產生的喜悅。

《囚綠記》賞析

《囚綠記》展示了人心靈中最真實最永恆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寧,優美詩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當一種東西侮辱你的自由的時候,人會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犧牲。

如果是朱自清,寫「綠」不稀奇,因為他是乙個古典的文人,多愁善感,喜歡花花草草。當把這篇散文的作者陸蠡的人生歷程和「綠」放在一起看,就會引發很多的聯想。陸蠡是一名烈士、為了自由和民族,遭到日寇的**。

照我們普通人的想法,烈士、戰士都該是鐵血漢子,粗獷,充滿豪氣,而不該有朱自清似的「溫柔」。而陸蠡選擇了寫「綠」,這種不和諧原因何在呢?我覺得,這正深刻地寫出了血性男兒心靈中真實的另一面:

他的生活中不但有鬥爭,還有和睦,有對美的熱愛。戰鬥是他無可奈何的選擇,和平安逸才是他內心真正的需要。從他對綠葉的描寫看,他是乙個具有詩人氣質的人,你看,多麼細膩,多麼溫柔,「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鬚,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摺疊著的嫩葉,漸漸變青,漸漸變老,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嫩芽」。

這是一種真正的愛,只有詩人才會寫出。乙個人的高貴之處就在於:當一種東西侮辱了他的精神的時候,他的內心會逼他去抗爭,他為精神自由而死,死而無憾。

也許通過陸蠡,我們能思考出為什麼那麼多文人會投身革命,為自由而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裴多菲,拜倫,柔石,郁達夫……這一串光輝的名字,彷彿在詮釋著什麼才叫乙個真正的作家。乙個武夫為革命獻身,值得我們尊敬,乙個文人獻身了,更值得我們尊敬。

聯想到如今的許多作家對社會的陰暗面漠不關心,失去了文人的骨氣,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

陸蠡在囚綠記象徵了日寇嗎,關於陸蠡的《囚綠記》的幾個問題急啊

應該是不象徵的 只象徵不屈服的 永遠在鬥爭的中國人民 那一支綠永遠朝著光明生長 最後作者不得不釋放了它 這點可能作者自喻是日寇了 因為最終的鬥爭沒有取得勝利 就是日寇肯定會敗 主題還是讚揚中國人民的鬥爭精神 沒有只象徵了自己與國家的處境 並沒有日寇的問題 而且也不是以自己象徵日寇 魔念 是指自己想考...

運用4種比喻手法描寫松樹,用象徵手法寫的一篇關於松樹的作文,該把它比喻成哪種人?最好實際一點

說到松樹,我們難免會想起在寒冬時它那挺拔的身資,它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了。松樹,沒有花的芳香 松樹,沒有白樺苗條的身材 松樹,她更沒有果樹又香又甜的果實。但在懸崖峭壁的石縫裡,別的樹木難以扎根安身,惟有她能傲然屹立 在北風呼嘯的隆冬,冰封大地的北國 百花凋零,草木枯萎,惟有她還生機勃勃。松樹不象梅花。...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怎樣運用象徵手法抒情的

運用了很多熟用的意象來表達 反覆是詩歌創作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而圓周句式則是反覆同型別的句子或詞語的一種修辭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語言單位的幾個部分,按圓周形進行連線排列,組成在意義和音調兩方面和諧統一的整體。它可分雙成分,三成分,四成分和多成分。這首詩用的便是多成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運用象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