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春情》求此詩翻譯求古詩文翻譯急啊!謝謝了

2021-03-08 09:54:17 字數 6203 閱讀 8707

1樓:生之半夏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

,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徐再思《折桂令》

此詞借乙個相思女人的口吻,寫出了戀人之間的相思之苦。

第一句: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說自己本來是不會相思的,但剛剛學會相思,便害上了相思病。

第二句: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寫害相思病時的症狀,身體輕得像浮雲一樣飄盪,心思像春風中的柳絮一樣飛舞,喘氣像游絲一樣似斷還連。

第三句: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寫自己就像一絲香氣在此徘徊,相思的原因就是在盼望知道遠行的那個戀人現在在什麼地方。

第四句: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這是乙個設問句,自問自答。證候就是症狀。相思病得的時候是什麼時候?燈昏昏沉沉的,月色朦朦朧朧的。

本詞的最大特色,就是運用大量的比喻,把不可名狀的相思情形描繪得栩栩如生。另外此詞淺顯易懂,也是一大特色。

2樓:匿名使用者

對兩個女孩子大講《詩經》裡面的「關關睢鳩「,作為聖賢之書,受到天真爛漫引得麗娘春情大發,在春香的導引下,來到了後花園游春。 後花園裡,奼紫,

求古詩文翻譯、、急啊!謝謝了~~

3樓:_寶貝心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

(其一)

一、閱讀課文

夜中不能寐,

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②

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

翔鳥鳴北林。③

徘徊將何見?

憂思獨傷心。④

二、介紹作者

阮籍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建安作家阮瑀之子。好學博覽,尤慕老、莊。他反對名教,嚮往自然,曠達不拘禮俗。

他對於新起的 司馬氏政權不願合作,故而縱酒談玄,不問世事,作消極的反抗。他在文學上受屈原的影響較多。《詠懷詩》八十餘首,感慨很深,格調高渾,使他成為正始時代最重要的詩人。

三、字詞註釋

①《詠懷詩》是阮籍生平詩作的總題,不是一時所作。大多寫生活的感慨,不外說人生禍福無常,年壽有限,要求超脫利祿的圈子,放懷遠大。也有對當時政治的刺譏,但寫得很隱晦。

②鑑:照。這句是說月光照於薄帷。

③翔鳥:飛翔盤旋著的鳥。鳥在夜裡飛翔正因為月明。 ④以上二句指人也兼指鳥,孤鴻、翔鳥和人一樣都是在不寐而徘徊,這時會看到些什麼呢,一切都是叫人憂傷的景象。

四、課文內容

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中的第一首。詩歌表達了詩人內心憤懣、悲涼、落寞、憂慮等複雜的感情。不過,儘管詩人發出「憂思獨傷心」的長嘆,卻始終沒有把「憂思」直接說破,而是「直舉情形色相以示人」,將內心的情緒含蘊在形象的描寫中。

冷月清風、曠野孤鴻、深夜不眠的彈琴者,將無形的 「憂思」化為直觀的形象,猶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讀者可從詩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詩人幽寂孤憤的心境。但是那股「憂思」僅僅是一種情緒、一種體驗、一種感受,人們可以領略到其中蘊涵的孤獨、悲苦之味,卻難以把握其具體的內容。

「言在耳日之內,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詩顯著的特點。

五、寫作手法

這首詩採用動靜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起坐彈鳴琴」是動;清風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動。前者是人的動,後者是物的動,都示意著詩人內心的焦躁。

然而。這裡的動是似如磐夜色為背景的。動,更襯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這茫茫夜色籠罩著一切,象徵著政治形勢的險惡和詩人心靈上承受著的重壓。這首詩言近旨遠,寄託幽深,耐人尋味。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

(其二)

白日淪西阿,

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

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

中夜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

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

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

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

終曉不能靜。

①淪:沈。阿:山嶺。西阿:西山。

②素月:白月。

③萬里輝:指月光。蕩蕩:廣闊的樣子。景:同影,指月輪。這兩句是說萬里光輝,高空清影。

④房戶:房門。這句和下句是說風吹入戶,枕席生涼。

⑤時易:季節變化。夕永:夜長。這兩句是說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⑥無予和:沒有人和我對答。和,去聲。這句和下句是說想傾吐隱衷,卻無人和我談論,只能舉杯對著隻身孤影飲酒。

⑦日月:光陰。騁:伸、展。這兩句是說光陰棄人而去,我雖有志向,卻得不到申展。

⑧此:指有志不得申展這件事。終曉:徹夜,直到天明。這兩句是說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

作品鑑賞

陶淵明的詩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對於人類生活來說,其意義乃是長青的。

《雜詩十二首》的第二首《雜詩·白日淪西阿》與第五首《雜詩·憶我少壯時》,所寫光陰流逝、自己對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業無成、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就具有此種意義。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阿者,山丘。

素者,白也。蕩蕩者,廣大貌。景通影,輝與景,皆指月光。

起筆四句,展現開一幅無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晝去夜來,正是光陰流逝。西阿東嶺,萬里空中,極寫四方上下。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此一幅境界,即為一宇宙。而蕩蕩輝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體現。

由此四句詩,亦可見淵明筆力之巨。日落月出,並為下文「日月擲人去」之悲慨,設下一伏筆。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樸素淡。

不妨比較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雖然境界相似,風格則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換不得「素月」。「風來入房戶,中夜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從晝去夜來之一特定時分,來暗示「日月擲人去」之意,此四句,則是從夏去秋來之一特定時節,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涼風吹進窗戶,枕席已是寒意可感。

因氣候之變易,遂領悟到季節之改移。以不能夠成眠,才體認到黑夜之漫長。種種敏銳感覺,皆暗示著詩人之一種深深悲懷。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和念去聲,此指交談。揮杯,搖動酒杯。

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這兩句意謂:欲將悲懷傾訴出來,可是無人與我交談。

只有揮杯勸影,自勸進酒而已。借酒澆愁,孤獨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大約即是從陶詩化出。

不過,陶詩澹蕩而深沉,李詩飄逸而豪放(詩長不具引),風味不同。「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此二句,直抒悲懷,為全詩之核心。

光陰流逝不捨晝夜,並不為人停息片刻,生命漸漸感到有限,有志卻得不到施展。此題第五首雲:「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飲酒·少年罕人事》雲:「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可見淵明平生志事,在於兼濟天下,其根源乃是傳統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價值不能夠實現,此實為古往今來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

詩中擲之一字,騁之一字,皆極具力度感。唯騁字,能見出志向之遠大;唯擲字,能寫出日月之飛逝。日月擲人去愈迅速,則有志不獲騁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終曉,謂從夜間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獲騁,不禁滿懷蒼涼悲慨,心情徹夜不能平靜。

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終曉不能靜,志士悲懷,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結蒼涼無盡。

淵明此詩,將素月輝景蕩蕩萬里之奇境,與日月擲人有志未騁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萬里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呈露。有志未騁之悲慨,亦是心靈中之一境界。

所以詩的全幅境界,自然融為一境。詩中光風霽月般的志士襟懷,光陰流逝志業未成、生命價值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其陶冶人類心靈,感召、激勵人類心靈之意義,乃是長青的,不會過時的。淵明此詩深受古往今來眾多讀者之喜愛,根源即在於此。

李白《越中覽古》

作品原文

越王勾踐破吳歸,

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作品譯文

越王勾踐把吳國滅了之後班師回朝,戰士們回來時都身穿著鮮豔華美的衣服。 如花的宮女站滿了宮殿,可惜如今只有幾隻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了。

作品賞析

詩歌不是歷史**,絕句又不同於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鬥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後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蹟的具體內容。

二、三兩句分寫戰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士都凱旋了;由於戰事已經結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托了出來。

越王回國以後,躊躇滿志,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於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站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春殿」的「春」字,應上「如花」,並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臥薪嘗膽的往事丟得乾乾淨淨的情形表現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種場景十分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句突然一轉,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銷。過去曾經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在所剩下的,只是幾隻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

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來表達。過去的統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詩人將昔時的繁盛和眼前的淒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

一般地說,直接描寫某種環境,是比較難於突出的,而通過對比,則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淒涼,就使讀者更覺得淒涼的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後面所寫後來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後面轉得也就愈有力。

為了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結構也作出了不同於一般七絕的安排。一般的七絕,轉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裡,而它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

這首詩的重點在於明寫昔日的繁華,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結句寫後來的荒涼,由此加以抹殺,轉而引出主旨,充分體現了詩人變化多端的藝術技巧。

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作品註釋

註釋①玉簟:光華如玉的席子。

②雁字:指雁群飛時排成「一」或「人」形。相傳雁能傳書。

評解這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詞,重在寫別後的相思之情。上片雖沒有乙個離情別緒的

字眼,卻句句包孕,極為含蓄。下片則是直抒相思與別愁。詞以淺近明白的語言,表達

深思摯愛之情,纏綿感人。全詞輕柔自然,歇拍三句尤為行家稱賞。

集評伊士珍《琅嬛記》: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

《一剪梅》詞以送之。

王灼《碧雞漫志》:易安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

黃遵憲《今別離》(其一)

作品原文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①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

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今日舟與車,並力②生離愁。

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③

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

雖有萬鈞柁④,動如繞指柔⑤。

豈無打頭風⑥?亦不畏石尤⑦。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

望影倏⑧不見,煙波杳悠悠⑨。

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⑩不。

所願君歸時,快乘輕氣球。[2]

詩文註釋

①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離情別思跡象那輪船的雙輪一樣飛轉,頃刻間已經繞了千萬圈。輪,早期蒸汽機輪船兩側的雙輪 ②並立:

合力,一起 ③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輪船和火車)明明知道人們分手的時刻那麼短暫、寶貴,卻不讓人們稍有纏綿之意。須臾,片刻、短時間。

綢繆,這裡形容纏綿不斷的離別之情。 ④萬鈞柁 幾萬斤重的船舵。萬鈞,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

⑤繞指柔 這裡形容發動機轉動之靈活。 ⑥打頭風 迎面吹來的風,逆風 ⑦石尤 即石尤風。傳說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篤。

尤遠行不歸,石思念成疾,臨死嘆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於此,今凡有商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後因稱逆風、頂風為石尤風。 ⑧倏 疾速,忽然 ⑨煙波杳悠悠 此句化用了唐人崔顥《黃鶴樓》詩中「白雲千載空悠悠」「煙波江上使人愁」兩句,形容輪船馳去之迅疾,讓人遠望興嘆。

⑩留滯 路途阻塞

求明確方向的古詩文,文言文,求明確方向的古詩文,文言文

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權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明確人生方向的就不說了,太多 既明確地理方向,又指明人生方向的給你說一內個...

求三句寫花的古詩文,並指出詩文中的花的個性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堅強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頑皮,靈動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熱情 親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希望採納或者好評!謝謝.寫出三句寫花的古詩文,並指出文中的花的個性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富貴 從來不著水,清淨本因心 清新脫俗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

求有象徵意義的古詩文句子 越多越好

望參考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潯陽地僻無 終歲不聞絲竹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既然琴瑟起,何以簫聲默 既然周瑜弄琴瑟,何以亮罷笙簫冷 結同心盡了今生,琴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