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曲子是誰譜的春江花月夜這首曲是誰寫的,屬於哪個朝代

2021-03-08 00:20:41 字數 3512 閱讀 9656

1樓:匿名使用者

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名《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亦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約在2023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後,又經多人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

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讚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捲,引人入勝。

第一段「江樓鐘鼓」描繪出夕陽映江面,薰風拂漣漪的景色。然後,樂隊齊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靜;大鼓輕聲滾奏,意境深遠(片段1)。第

二、三段,表現了「月上東山」(片段2)和「風回曲水」的意境。 接著如見江風習習,花草搖曳,水中倒影,層迭恍惚。進入第五段「水深雲際」,那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壯闊景色油然而生。

樂隊齊奏,速度加快,猶如白帆點點,遙聞漁歌,由遠而近,逐歌四起的畫面。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恰似漁舟破水,掀起波濤拍岸的動態。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歸舟」,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唉乃」,由遠而近的意境。

歸舟遠去,萬籟皆寂,春江顯得更加寧靜,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回味無窮

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傳了,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2023年前)與吳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園在2023年編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時收入此曲,曲名《潯陽琵琶》;2023年沈浩初在編《養正軒琵琶譜》時,曲名叫《夕陽簫鼓》。2023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將此曲改為絲竹合奏,同時根據《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為《春江花月夜》。

全曲為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廣播樂團民族管弦樂隊指揮家、民樂大師彭修文對此曲的藝術處理極其細膩,他充分運用大樂隊擁有豐富的樂器色彩,巧加編配,樂器時增時減,使樂隊音響富有高、低、濃、淡、厚、薄的變化,層次分明;在**表現方面,既發揚古典音韻優雅的格調,又使**充滿內在的激情,頗具情韻,富有生氣。

中國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飈將此曲改為吉它獨奏曲《潯陽夜月》,在2023年廣東、香港、澳門舉辦的吉它大賽中獲古典吉它冠軍。而黎海英則將它改編成鋼琴獨奏曲。劉莊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勳改編為交響音畫。

2樓:匿名使用者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制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

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裡,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

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人譜的、而且還是乙個地球人

春江花月夜這首曲是誰寫的,屬於哪個朝代

4樓:繡專用粉

《春江花月夜》,改編自琵琶曲《夕陽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傳了,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2023年前)與吳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園在2023年編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時收入此曲,曲名《潯陽琵琶》。 表演唱 《春江花月夜》 2023年沈浩初在編《養正軒琵琶譜》時,曲名叫《夕陽簫鼓》。2023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將此曲改為絲竹合奏,同時根據《琵琶記》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詩是唐代張若虛而譜曲者是誰什麼朝代

5樓:匿名使用者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志二》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

」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

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目前具體的創作背景已不可考。

鋼琴曲 春江花月夜是誰寫的

6樓:v1小情歌丶

春江花月夜,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僅存的一首名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傑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該詩曾被中國當代著名**家彭修文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並因此廣為流傳。

7樓:匿名使用者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經典中的經典。

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夕陽簫鼓》。《夕陽簫鼓》的曲名,早見之於清·姚燮(1805-2023年)《今樂考證》。而這首琵琶曲的曲譜,最早則見於鞠士林(約1736- 1820)所傳《閒敘幽音》琵琶譜(隴菲按:

現今所見者,是其**咸豐庚申年即2023年的傳抄本),以及清代嘉慶己卯年即2023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還有道光壬寅年即2023年江蘇松江張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譜、光緒乙亥年即2023年吳婉卿的手抄本、光緒戊戌年即2023年《陳子敬琵琶譜抄本》、2023年《養正軒琵琶譜》等。《陳子敬琵琶譜抄本》中之《夕陽簫鼓》一曲,已列有「回風、卻月、臨水、登山、嘯嚷、晚眺、歸舟」七個小標題。(隴菲按:

對於此曲之源流的考證,最近的一篇**是2023年第1期《****學院學報》發表之王霖《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索》。根據此文,在江蘇崇明《縣志》中,有清咸豐年間宋珩「自出新意為《夕陽2023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園,將這首樂曲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工尺譜本),並易其名為《潯陽琵琶》。此後,又有人將這首樂曲名之為《潯陽月夜》、《潯陽曲》。

李芳園之《潯陽琵琶》已有「夕陽簫鼓、花蕊散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裡、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裡一歸舟」等十個小標題。

2023年,上海「大同樂會」(2023年由鄭覲文創立)柳堯章、鄭覲文根據汪庭昱的琵琶獨奏譜《潯陽月夜》,把它改編成為多種民族樂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易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標題與李芳園所擬有所不同,是為:「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迥曲水、花影層臺、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唉乃歸舟、尾聲」。

簫鼓》曲」的記載。)

8樓:匿名使用者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的別名有哪些,《春江花月夜》的意思

春江花月夜 又抄名 夕陽簫襲鼓 潯陽琵琶 潯陽夜月 或 潯陽曲 後來,此曲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 意境深遠,樂音悠長,被認為是我國古典民樂之代表。此曲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公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展現在了人們眼前。春江花月夜 的意思...

詩詞《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全詩和詩意

春江花月夜 是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乃千古絕唱,有 以孤篇壓倒全唐 之譽,聞一多稱之為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全詩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

春江花月夜改寫散文,春江花月夜改寫800字散文

春江花月夜 散文 夜色中,江水靜靜的,嗚咽著向天盡頭淌去,漸漸的融入了無邊的黑暗中。剎那間,月伴潮生,世界瞬間明朗起來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卻自是美的朦朧,美的讓人心疼。置身其中,一絲憂鬱便不知不覺的滲遍周身,無法自拔,也不願自拔。月輕柔的為江披上銀紗,江便高興了,孩子似的,炫耀著躍向前去。水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