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意義

2021-03-04 09:07:58 字數 5125 閱讀 1588

1樓:到永久

1、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2、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3、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二、意義:

1、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2、第二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侷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藥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3、第三次。它引起生產力各要素的變革,使勞動生產率有了顯著提高;二是使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加強了產業結構非物質化和生產過程智慧型化的趨勢,而且引起了各國經濟布局和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

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豐富的內容使管理發展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並實現了現代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帶來了物的現代化,引起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與之相適應,使人的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現代化。

擴充套件資料

一、工業革命影響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制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汙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間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二、工業革命對社會思想的影響

1、工業革命使人感覺「人定勝天」,各種物質對人思想的衝擊很大;

2、工業革命的大工業物質化,社會矛盾對立,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

3、物質的大量富餘和人民的相對貧困,使社會矛盾加劇,革命思潮洶湧,英國等國通過改革實行「民主」,使近代國家體制真正產生;

4、確立了發財致富的社會價值觀

三、工業革命對社會結構的影響

1、工業化國家的民眾日益分為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

2、資本家日益擁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在與貴族的對抗中取得優勢;

3、人類從此產生了大量的工業聚集,而影響了人類之間的關係。

四、對歐洲關係的影響

英國因為工業革命更加強大,法國因為工業革命也在歐洲保持地位,普魯士更加強盛,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則日益衰落。

五、對環境的影響

1、在工業革命之後,世界上的煤炭總量飛速下降;以及石油,天然氣(沼氣)等同上。

2、工業發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

3、增加生產用地,使大量動物瀕臨或已經滅絕,生物鏈遭到破壞。惡性迴圈。

六、對西方社會結構的影響

1、引起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社會日益**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2、自由主義取代了重商主義;

3、標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4、促進近代城市的興起,城市程序加快,人口迅速增長,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改變;

5、中英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樓:趙鑫鑫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到19世紀上半期,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標誌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之後,法、美等歐美各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工業革命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誌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

對世界發展的共同影響

①都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工業布局的新變化.

②都引起了社會關係的重大變革:

第一次導致近代社會兩大對立的階級即工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產生,並開始了城市化程序.第二次,壟斷組織產生,並與國家政權結合.

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第三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強化,使第三產業比重上公升.

③都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第一次,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殖民擴張造成東方從屬於西方.第二次,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乙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第三次,推動了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聯絡日益緊密.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聯絡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繼續和擴大。首先,就生產力發展而言,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

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更加迅猛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其次,就生產方式而言,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大機器生產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場;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更進一步集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

第三,兩次工業革命都是在科技、發明基礎上的生產飛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理,在兩次工業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第四,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興起的工業部門,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都得到了技術改造,煥發了更強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絡,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世界形成了乙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整個社會日益**為兩個直接對立的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更趨明顯和激烈。

三次科技革命的異同點

相同點:

①都受到本國**的重視。

②都引起社會關係的巨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們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變革。

③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強的殖民擴張造成了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

④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不同點:

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乙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於二戰期間,延續至今。

②從發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勞動者,憑藉經驗或技能為先導,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

③從發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於英國,約半個世紀後才在各國真正;第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

④從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軍事工業為突破口。

3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1、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意義: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裡自己的統治。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鬥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2、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乙個整體。

意義: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乙個整體。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範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第三次工業革命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意義: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如何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

新技術引發 新革命科技革命引發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推動世界前行。18世紀末英國發明蒸汽機 實現機器代替手工生產,標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人類從此進入 蒸汽時代 20世紀初美國福特汽車流水線出現,實現大工廠生產代替手工作坊,標誌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人類由此進入 電氣時代 進入21世紀,隨著新能源 新...

三次工業革命的內容,成果,時間以及各自對世界和對中國的影響

工業革命有時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 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後來又空擴充到其他行業。這一演變過程叫做工業革命.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候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中期 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 19世紀下半葉 20世紀初 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資訊革命 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三次 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轉殖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