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外匯和利率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2021-03-04 01:00:00 字數 4684 閱讀 7188

1樓:電視這麼說的

4、請從利率平價說的角度論述匯率與利率之間存在的關係。答:國際間資金流動會匯率和利率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

這一關係就是匯率的利率平價說。又分為兩種:(1)套補的利率平價。

當投資者在不同金融市場上自由追逐高收益率,並採取持有遠期合約的套補方式交易時,市場最終會使利率與匯率間形成下列關係:(f-e)/e=(i - i*)。它的經濟含義是:

匯率的遠期昇貼水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2)非套補的利率平價。當投資者在追逐高收益率時,是根據自己對未來匯率變動的預期而計算預期的收益,在承擔一定匯率風險情況下進行投資活動,則會有( eef –e)/ e =i-i* 它的經濟含義是:

預期的匯率遠期變動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

外匯和利率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在以往的巨集觀調控政策中,利率政策處在核心地位。從利率與通脹率和匯率的關係看,主要是通過利率的公升降來調控以匯率和通脹率為代表的內外平衡關係,即當通脹率上公升時,內部需求會大於供給,相應引出**逆差,導致本幣貶值。因此在以往時代,當通脹率上公升時,匯率是反向走勢,即會出現貶值。

而提公升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國內總需求水平上公升,從而抑制了國內的通脹率,一方面也因為壓縮了國內需求,使進口得到抑制,同時促進了出口,本幣匯率由此得到提公升。所以當加息對緊縮總需求發生了作用,使通脹率下降時,本幣匯率就會上公升。

但是在新全球化時代,在中國出現了人民幣的「內貶外公升」,即當通脹率與匯率出現同方向變動,在這樣的時代,如果繼續沿用以往的巨集觀調控理論和工具,肯定不會收到以往的效果。

其一,從道理上說,在新全球化時代,由於中國與國際經濟已融為一體,而前面的分析也說明,中國的**順差增長和人民幣匯率提公升是長期趨勢,這樣就會引來大量投機於人民幣公升值的國際「熱錢」,而國際熱錢的成本是熱錢本幣的利率,收益率則是人民幣利率與匯率之和,所以人民幣利率的提公升,也是熱錢收益率的提公升,所以提公升人民幣利率不僅不會減少國際熱錢的流入,反而會刺激熱錢更大規模地流入。而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是用基礎貨幣收購外匯,這樣就會導致因外匯流入增長所投放的基礎貨幣的增長,導致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央行加息的目的本來是為了通過抑制貨幣投放而達到緊縮總需求的目的,但因為熱錢流入的增加,投放的基礎貨幣反而被迫上公升,所以加息這一舉措就變成了刺激貨幣投放的巨集觀政策效果。

由於加息引來的外匯流入更多,加息會提公升本幣匯率這個結果沒變,但是由於貨幣供給規模更大了,對抑制通脹的目的來說,就是適得其反。

其二,從實證角度看,加息沒有收到預期效果。自2023年3月以來,央行已進行了6次加息,但通脹率到11月份已上公升到6.9%的十年以來高點,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也從去年1月份的15.

4%上公升到11月的18.5%,所以很難認為若央行在今年繼續加息,會有能壓制住通脹率和貨幣增長率的那一天。

有人認為,去年國際熱錢的大量湧入,其主因不是央行加息,而是中國資本市場如**和地產**的大幅度攀公升,這個判斷我認為是不對的,因為去年在央行進行6次加息之後,國際熱錢流入佔新增外匯儲備的比重是明顯上公升了。如果以fdi加**順差為正當外匯流入,這兩者之和在2003~2023年佔新增外匯儲備的比重是74%,但2023年前9個月這個比重卻下降到63%,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顯然,熱錢比重上公升與人民幣利率上公升是同時發生的,但2003~2023年我們卻沒有看到這個情況,而地產**的上公升自2023年以來就很強勁,以至於到2023年國家不得不出台抑制地產**的大量措施。

**的「大牛市」出現在2023年,而當年fdi加**順差比當年新增外匯儲備還高出了3%,所以如果國際熱錢是為了投機於中國的資產**,那為什麼在本輪經濟增長高潮的前幾年我們看不到,卻偏偏在央行連續加息後出現了呢?所以人民幣利率上公升與熱錢比重上公升同時出現,不應看成是偶然現象,而是有著因果關係的。

其三,從國際上看,近年來由於日元利率很低而美元利率很高,所以引發了大量「套息」交易,國際上估計有近萬億美元。而去年以來,日本央行為了應對經濟過熱而開始進入加息通道,美聯儲則為了應對房地產泡沫崩潰所引發的衰退不得不減息,所以日元與美元間的套息交易被大量取消,表現為日元對美元的大幅度公升值,目前已從2023年初的1:123上公升到1:

109,可見利率始終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向的重要機制,而對美元與日元間的套息交易萎縮,國際上一般都是用兩國利率水平的相對變化來解釋,而未見有用美元資產**作解釋的言論。那麼,如果在國際主要貨幣資本之間發生的流向變動是因為利率變動,在人民幣與主要國際貨幣之間的流向變動就會例外嗎?

此外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對利率政策的使用也在發生變化,例如去年美、歐都出現了明顯較以前年份為高的通脹率,但是美國為了應對金融市場危機,不得不連續減息,而歐盟自2023年以來為應對經濟過熱已開始連續加息,但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威脅下,也不得不放棄了加息舉措。到去年12月,歐元區的廣義貨幣增長率已高達10.7%的歷史高峰,已經遠遠高出原先所設定的4.

5%的年增長率,但目前仍在醞釀減息。可見,由於時代不同了,在發達經濟體中利率與通脹率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而並不似以往那樣,出現了通脹率的抬公升就必須得加息。

所以,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利率這個傳統巨集觀調控工具在今天的作用,考慮新的巨集觀政策工具組合。

重新認識匯率

如果利率調節巨集觀總需求的能力在當代新經濟格局中被弱化,那麼哪個巨集觀調節工具能取代?我認為首先考慮的應當是匯率。

在傳統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率的地位之所以特別突出,是因為利率對需求水平變動的影響最大,但這是在內需主導時代得出的經驗和理論。進入新世紀以來,雖然內需在中國的需求增長中仍是主導因素,但外需的增長速度顯然更快。從淨出口佔gdp的比重看,2023年為4.

5%,去年一季度已上公升到7.7%,二季度進一步上公升到9.8%,三季度則超過了10%,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大了,而且今後肯定還會上公升。

從工業化國家的歷史經驗看,美國在工業化過程中出口佔gdp的比重長期在9%左右,日本號稱出口導向型經濟,可戰後到70年代完成工業化的長期內,出口比重最高也只有16%,而中國目前已經達到40%,在未來時期進入到前面所提到的承接發達國家重工業轉移時代後,出口比重肯定還會上公升,可見外需因素對中國工業化過程的影響,已經與以往的工業化過程完全不同了。而正是由於外需在中國需求的邊際變化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就使匯率在調節中國總需求水平方面,以及對國內通脹率的影響與控制能力方面,可能替代利率的地位。

具體地說,由於在新全球化時代中國面臨著日益增長的巨大外部需求,而提公升匯率是出口企業的減收因素,出口企業為了維持原有利潤就得提高供貨**,這樣就可能使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需求發生轉移,從而達到緊縮總需求擴張的目的。然而在長期內保持較低匯率水平,是中國獲取更多新全球化利益,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重要條件,因此過快或過多地讓人民幣公升值,從長遠看對中國並不是有利的選擇。但若因外需增長過快,過度拉公升了中國的通脹率,導致中國內部經濟的不穩定性增強,提公升匯率就是抑制國內通脹的重要巨集觀調控手段,所以從新全球化時代所構成的新環境看,人民幣匯率的提公升速度必須把握在不顯著快於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匯率上公升速度的水平上,並兼顧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要求。

從這個意義上講,匯率就是平衡中國的全球化利益與保持國內經濟穩定增長關係的核心。

重新認識通貨膨脹問題

前面的分析已經指出,由於在中國這類發展中國家與當代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體系差距,而在新全球化時代市場的力量要糾正這個差距,所以主要發展中國家在長期內出現較高通脹率就會是乙個長期趨勢。提公升匯率是抑制通脹率的必然選擇,但會使中國喪失新全球化利益,所以是讓匯率較高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有利,還是讓通脹率較高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有利,就必須進行選擇。

以往的經濟理論通常認為,年均不足1個百分點的物價**可以定義為「通縮」,1~3個百分點的物價**是合理通脹,超過5個百分點的物價**是顯著通脹,10個百分點以上是嚴重通脹,而若到幾十個百分點以上就是惡性通脹了。但是在新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脹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與發達國家拉近**水平,所以,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在長期內出現6%~8%之間的較高通脹率,可能是乙個新全球化時代的特有現象,也是中國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須支付的代價。不僅是在中國,在其他能夠享受到新全球化利益的國家,目前都在經濟增長率顯著提公升的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物價**率。

例如印度,2023年經濟增長率達到18年來最高點,為9.2%,而去年前10個月的通脹率也上公升到了6.7%,並不比中國低。

近年來俄羅斯和越南的經濟增長率也顯著提高,去年前10個月前者的通脹率為10.8%,後者為8.1%,更高於中國。

所以在新全球化時代,通脹率的合理水平至少在主要發展中國家都發生了變化,需要我們重新認識。

匯率和利率是什麼關係?

3樓:遊樂裝置

匯率與本幣利率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

一方面,本幣利率是影響匯率最重要的因素。

當本幣利率上公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公升,同時,當一國本幣利率上公升時,就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上公升、外匯匯率下降;當本幣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量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公升,本幣匯率下降,同時,當本幣利率下降時,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增加對外匯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促使外匯匯率上公升、本幣匯率下降。

另一方面,匯率變動對本幣利率有一定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本幣利率的影響是間接地起作用,即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本幣利率產生影響。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時,有利於促進出口、限制進口,進口商品成本上公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公升,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公升,從而導致實際本幣利率下降。這種狀況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從而造成借貸資本供求失衡,最終導致名義本幣利率的上公升。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公升,對本幣利率的影響正好與上述情況相反。

利率和匯率有什麼關係和影響匯率和利率是什麼關係?

匯率和利率的關係 利率政策是乙個國家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貨幣政策得以實施的主要手段之一。匯率是一國貨幣同另一國貨幣兌換的比率。如果把外國貨幣作為商品的話,那麼匯率就是買賣外匯的 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 因此也稱為匯價。利率與匯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國巨集觀經濟執行的基本狀況,利率與匯率的變...

外匯匯率是什麼,外匯牌價是什麼意思

貨幣外匯匯率copy foreign exchange rate 是乙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乙個國家貨幣的比率 比價或 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其買進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為 匯率,也稱...

利率匯率的變動帶來的什麼影響嗎匯率和利率是什麼關係?

1 匯率政策和利率 政策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巨集觀調控中並沒有對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給予足夠的重視,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幾乎是完全分離的。從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 有管理的 浮動匯率制度。由此開始,我國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的影響日益密切。2 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首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