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的衝突有那些?我們該如何去化解

2021-03-04 00:02:57 字數 5409 閱讀 6386

1樓:就是

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

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年輕一代熱衷過復活節、聖誕節等「洋節」,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逐年減弱.但並不是排斥西方節日,而是要相容幷包。

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外來文化,也不利於中華文化的發展。任何乙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不斷與外來文化相互吸收、衝突和碰撞中,逐漸進步演化而成的。

我建議你無論過什麼節,要理解其意義,注重感情的培養.不要為了過節而過多浪費自己的精力,體力和金錢.而是要把節日當做使自己快樂的日子.

讓自己的快樂渲染給你身邊的人...記住:一切一切高興就好!

外來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

2樓:shi去的草人

節日在近代中國的演化與西學東漸有著直接的關係。西學東漸並不是文化傳播規律上的引進與吸收,它是資本主義國家和帝國主義列強武力征服下的一種文化推銷。從社會性質上講,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社會開始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近代化開始了艱難的歷程。

同時西方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取向、文化消費等也一併湧入中國,極大地衝擊甚至改變著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中國傳統節日開始向近代化演變。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近代節日大致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1.1840-2023年:近代節日演化的起步期

2023年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對中國來說是創痛最深的時期,對中國人的心靈來說也是創痛巨深的時期。在這之前,中國人還沉醉於「**大國」的驕虛美景中,不僅對外部世界不了解,甚至禁止人民了解外部世界。當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叩開中國的大門時,中國人發現一向被我們鄙視的「夷狄」竟是如此的強悍,他們的「船堅利炮」斍打得我們措手不及。

在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中,這些西方列強都是憑藉手中的「船堅利炮」,在只有區區數萬人的情況下橫行中國大地,逼迫腐朽的清王朝割地賠款、開端口通商,攫取中國的各種權利。這一時期在中國人的文化觀念中,「**上國」「夷夏大防」的觀念還很牢固,儘管受到西方觀念的影響,但在時人的心目中中國的落後只是器物不如人,我們的文化還是遠勝於西人,因此學習西方只限於器物,即**、機械等,文化的保守思想還非常濃厚,在思想文化層面傳統文化仍佔據主流。因此張之洞所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可謂當時思想界的共識。

但隨著西方列強在中國設立領事館、開端口通商、傳教、興辦教育、開礦等規模的擴大,在中國生活的西人越來越多,西方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風俗習慣不可避免地也帶人中國,能夠給中國人民直接帶來新鮮空氣的就是節日習俗。儘管這一時期在中國的城市、農村、沿海、內地還基本上延續自古傳承下來的節慶習俗,但由於受到西方風俗習慣的影響,中國的節日習俗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變異。

與中國傳統節日相比,西方節日習俗的最大特點就是節日娛樂性強、民眾的參與意識強。如我們所熟知的歐洲的狂歡節、聖誕節、情人節、德國的啤酒節等,基本上都是民眾的集體狂歡,鮮有宗教色彩,很少揹負道德倫理的內容;但中國的節日卻與之相反,幾乎每乙個節日都蘊含有太多的倫理色彩。隨著中外交往的不斷擴大,中國傳統節日也受到影響,節日的娛樂活動開始受西方影響,漸漸興盛起來。

如元宵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近代以前,一般的商人是不允許放燈的,但在這一時期隨著中外交往的不斷擴大,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這一情況開始有所變化,清廷允許一般的商人在元宵節隨意放燈,實行官民同樂。清明節,民間俗稱鬼節,一般只是掃墓祭奠亡人,很少有娛樂活動;但在這一時期也發生了變化,民問興起了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之所以說這一時期是近代節日演變的萌芽期,就是西方的一些節日開始影響中國,特別是宗教節日。

鴉片戰爭後,西方**教開始從中國東南沿海向內地傳播,傳教人數越來越多,**教節日也開始在民間社會出現。尤其是洪秀全受**教影響創立的「拜上帝教」,吸收西方的宗教節日並創立了六大新的帶有宗教色彩的節日,正月十三的太兄**節、二月初二的報爺節、二月二十二的登極節、三月初三的降節、七月二十七的東王**節、九月初九的哥降節等,都帶有西方宗教節日的色彩,也可以說是西方宗教節日的中國化,只不過稱呼不同罷了。如登極節,其實就是西方的復活節。

洪秀全之所以如此狂熱地創辦帶有西方色彩的宗教節日,一則是宗教禮拜的需要,二則也是希圖利用宗教節日的創辦衝擊封建迷信思想,革故鼎新,為農民政權服務。很可惜,太平天國創辦的這些節日宗教色彩過於濃厚,除了在太平軍中流行外,在民間鮮能推廣。而在廣大的農村,傳統節日還是主流,人們對西方節日的認識還抱著拒絕的態度。

這也說明,在中國近代化的起始階段,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還很脆弱。

此外,由於外國人在華增多,在內地設立領事館、開採礦產、建立學校等,西方的一些習俗開始在內地延伸,西方節日隨之也向中國滲透。西方節日在中國的興起,最主要的是西方人生活習俗使然,他們的一些生活習慣開始影響中國人,尤其是和西方人經常打交道的中國上層人士。這一時期開始進入中國的西方生活方式有賽馬、西餐、西式點心、西式飲料、**會等。

特別是西方的飲食習俗開始在一些沿海通**市出現,尤其是西餐館的開設,更成為近代中國城市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如2023年葛元煦遊歷上海,就看到在上海虹口一帶設有西餐館,不光西人進入,而且「華人間亦往食焉」。而在北京、天津這些大城市,西餐館越來越多,而且名聲也很大,諸如「品昇樓」、「德義樓」等,雖然是中國名字,但專門從事「英法大菜」,「請得巧手外國廚房精調西菜」(!

)。像北京西餐館的檔次非常高,有「六國飯店、德昌飯店、長安飯店,皆西式大餐矣」。這些西餐館不全為外國人消費,中國人也有消費者;不僅平時有人去消費,而且在節日期間有不少人光顧。

西方節日期間的生活消費品像麵包、糖果、餅乾、蛋糕、布丁、罐頭等食品和洋酒,也在中國上市,不僅受到中國上層社會的青睞,而且也成為上流社會節日期間的饋贈禮品,衝擊著中國傳統節日的禮品贈送。加之晚清時期維新派鼓吹革命、學習西方、提倡移風易俗,中國傳統節日開始向國際「接軌」,一些節日陋俗受到衝擊,西方節日的「新俗」開始在中國社會蔓延。比如西式名片在中國的使用。

近代以後西式名片傳人中國,並在士大夫階層中廣為流行,特別是過新年,賀年者拿自己的名片投遞,叫「投貼拜年」,一改中國傳統拜年的繁瑣禮儀,頗有新風。由於受到西方習俗的影響,一些維新派還照搬西方的一些做法,增添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新式節日。如梁啟超在戊戌變法期間就積極倡導仿效西方增添一些有意義的新節日,他認為效法西方增添一些新的節日可以讓國民「記已往,振現在,勵將來,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增建強國勇猛、進步、自立的氣氛」,使中國節日內容和樣式不斷豐富多彩。

從這一時期節日的演化可以看出,雖說總體上中國社會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節日習俗,保持著古樸多彩的風貌,但西方節日已經開始影響中國社會,儘管這只是剛剛開始。

3樓:石家莊萬通汽車學校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人受外國文化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外國的節日。中國的外資企業也越來越多,不免帶過來外國的風俗。人們每天都在追求新的花樣,新的刺激。

  其實過外國節日對很多方面都有影響,從經濟上講,過外國節日的人多了,比如說情人節、聖誕節,商家的營業額就會劇增,生產節日禮物的公司也多了商品得銷售途徑。對經濟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從這點看,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支援過國外節日。

  另一方面崇洋的過程中往往丟掉了我們傳統的節日,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應該在追求時尚的道路上不忘了中國原本就有的文化。這是很讓人痛心的。   不過現在國家把這些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讓我們有時間去過這個節日,是很不錯的,不會丟了傳統節日

的節日與傳統節日的不同和為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國家的節bai

日本來就和我們傳

du統的節日沒zhi有什麼衝突

dao。我們在我們國家版叫傳統節日權,他們的節日在他們國家也叫傳統節日啊。都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至於有什麼不同,這可能是我們兩種文化的不同差異形成的。沒有什麼對比性!

至於西方節日受歡迎,這可能是我們現在接受更多的西方的影響,各方面接觸而形成的趨勢。追求新穎,時尚,也是我們這代年輕人的標誌。但是我個人對西方節日受歡迎並不認同,我們中國對西方節日比較喜歡的可能只有情人節了吧。

其他西方節日對我們的影響不是很大。起碼對我們絕大多數人是這樣的。

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

5樓:l一

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有:

一方面,一些專家、學者紛紛動議要將中國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春節改到2月4日,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的時候;另一方面,國人中卻有相當一部分摩登的、前衛的、新潮的新新人類,在趕西洋人的時髦,紛紛過起了洋節。面對這些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社會眾生相,一些有識之士禁不住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怎麼了?

善良智慧型的中國人民怎麼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怎麼了?到底該怎樣看待中西文化交流?

中國人該不該鍾情於西洋節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們一樣崇拜中國節日?

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勢不可擋,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節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二、 對待一系列西方洋節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堅持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原則: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自己來拿!

在如何繼承民族文化遺產這個問題上,***同志早就指出,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運用馬列主義歷史地、辯證的哲學眼光和態度,去批判的吸收。在如何借鑑西方外來文化這個問題上,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就在他的政論名篇《拿來主義》中明確指出: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綜其兩端,我認為,對待一系列西方節日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盤西化,照單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槍不入;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西方節日受歷史宗教文化的影響,大都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如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等。

儘管宗教大都是勸人向善的,但畢竟在我們這個國度裡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對這些節日做出什麼硬性規定。而對於那些既帶有西方濃郁的浪漫情調又符合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等,我們則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廣,以不斷提高民族素質,加快社會文明程序!

三、 在崇尚西洋節日、熱熱鬧鬧過好洋節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的節日文化傳統,千萬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中華民族是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文明、智慧型的人民,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都積澱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華,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慶團圓節日,人們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走親訪友,互致祝福,回顧過去,展望來年,老老少少,團團圓圓,全家幸福,和諧美滿,該是多麼愉快的節日呀;清明節,我們可以踏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託我們對已逝親人的哀思;中秋節是繼春節之後的又乙個舉家團圓的節日,我們可以再一次全家團圓在花前月下,賞菊花,吃月餅,品美酒,話別離,孝敬長輩,關愛晚輩,其樂融融,喜不自勝!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節日文化,彰顯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情風俗,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型等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西風東漸,這些文化或漸被遺忘,或日漸式微,或慢慢湮滅,若不及時加以搶救性的繼承、弘揚、挖掘和開發,那麼,真等到它徹底消亡的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這些炎黃子孫還有何面目去見我們的老祖宗?

同時,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中,也將留下難以彌補的缺失和遺憾!所以,每乙個有責任心、有正義感、有遠見卓識的炎黃子孫都必須站在歷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認識這個問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吸收西方節日文化精華的同時,也不迷失自我,是中華傳統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著兩朵奇葩並蒂開放,香飄世界!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啥習俗,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北方進入臘月一般都是過些陰曆的日期 臘八喝臘八粥泡臘八蒜 陰曆十二月初八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就是提前收拾房屋打...

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和習俗,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及習俗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端午節 於屈原的故事 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乙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腐敗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後逐出都城,流落漢北。春節 送年 元宵節 二月二 清明節 寒食節 端午 中秋 重陽 冬...

中國的傳統節日禮儀習俗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什麼?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什麼?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共計約13個,相關習俗如下 1 除夕 臘月最後一天 北方人風俗大致一致,過年包餃子 蒸饃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