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個故事用什麼成語來形容,鑿壁偷光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

2021-03-04 08:56:09 字數 5309 閱讀 7052

1樓:水岸菖蒲

附庸風雅 ( fù yōng fēng yǎ )〔解 釋〕附庸:古代指附屬在諸侯大國下面的小國,引申為從屬的地位或依賴的關係 。

風雅:原指《詩經》中《國風》和《大雅》《小雅》,後指風流,儒雅。

形容缺乏文化修養的人追隨於文化人,裝出自己很有修養,文雅有風度的樣子。

2樓:匿名使用者

裝模作樣心無點墨

附庸風雅

詩書發冢

葉公好龍

3樓:匿名使用者

裝模作樣 、自以為才 、夸夸其談、虎頭蛇尾。

4樓:夢喃花語

裝腔作勢,裝模作樣,愛慕虛榮

鑿壁偷光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

5樓:經信連寅

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學)。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鄰居相隔的牆上鑿開乙個洞,偷偷地借鄰舍的燭光讀書。而現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

6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葛洪撰寫的西京雜記。

《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熾而不逮,衡乃穿壁 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故事翻譯:

漢朝的時候,有乙個叫做匡衡的人,他是乙個很勤奮讀書的年輕人。但是,因為他的家裡很貧窮,所以根本買不起蠟燭,每次到了夜晚,他就因為沒有光線能必須停止讀書,這對他來說真是很困擾的一件事。

後來,他想了乙個法子,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匡衡見到隔壁那間富有的人家,每天晚上都點著蠟燭,照得屋子裡燈火通明;可是因為隔了牆壁,光根本透不過來,所以,他就在牆壁上鑿了個洞,藉著從洞裡透過來微弱的光,好讓自己能在夜裡繼續讀書。 匡衡這種勤學不倦的精神,經年累月地苦讀下來,終於成為乙個偉大的學者。

鑿壁借光: 形容人勤學苦讀。

造句:古人生活困苦資源不足,尚且要鑿壁偷光才能在晚上讀書,我們現代人家家戶戶都有電燈,更應該珍惜這種幸福,用功讀書。

從三個方面比較仲永和匡衡:1從先天的天賦上看?2從「成才」的過程來看?3從最後的結果來看

仲永更有天賦,可惜沒有後天的學習,終為常人一般

匡衡可能天資並沒有方仲永那嗎高,但後天努力,終成大事

從中可以得知,學習、做任何事都要努力,才能有好的成就

形容故事用什麼詞語?

7樓:乄林越深

如:顛倒是非

三顧茅廬

指鹿為馬

一見鐘情

不經世故

虛應故事

⒈顛倒是非

[ diān dǎo shì fēi ]

是:對;非:錯。 把錯的說成對的,對的說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

【解釋】:是:對;非:

錯。把錯的說成對的,對的說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

【出自】:唐·韓愈《施先生墓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出處唐·韓愈《唐文學博士施先生墓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例句指鹿為馬,~,是一些陰謀家的慣用伎倆。

⒉三顧茅廬

[ sān gù máo lú ]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解釋】:顧:拜訪;茅廬:

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出處元·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⒊指鹿為馬

釋義[ zhǐ lù wéi mǎ ]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

『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

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⒋一見鐘情

釋義[ yī jiàn zhōng qíng ]

鐘:集中;鍾情:愛情專注。舊指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生愛情。也指對事物一見就產生了感情。

【解釋】:鐘:集中;鍾情:

愛情專注。舊指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生愛情。也指對事物一見就產生了感情。

【出自】:清·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西泠韻跡》:「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於心。

出處清·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於心。」

⒌不經世故

釋義[ bù jīng shì gù ]

經:經歷;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解釋】:經:經歷;世故:

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出自】:

魯迅《花邊文學·序言》:「然而他們不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序言》:「然而他們不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

⒍虛應故事

釋義[ xū yìng gù shì ]

故事:成例。照例應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

【解釋】:故事:成例。

照例應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出自】: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他既自己情願,你們代我著實重打,若再虛應故事,定要狗命。」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他既自己情願,你們代我著實重打,若再虛應故事,定要狗命。」

8樓:匿名使用者

娓娓動聽

繪聲繪色

峰迴路轉

跌宕起伏

引人入勝

波瀾起伏

描寫故事的詞語:

望梅止渴

愚公移山

守株待兔

負荊請罪

大禹治水

覆水難收

赴湯蹈火

社會就業困難但是乙個人卻做出了成就這個可以這個故事可以用什麼成語來表達?

9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枯 樹 生 花

[ kū shù shēng huā ]

枯樹開起花來。比喻在絕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出 處《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臣罪應傾宗,禍應覆族……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華於已枯之木。」

10樓:僑中黃建成

1、死灰復燃

【拼音】: sǐ huī fù rán

【解釋】: 冷灰重新燒了起來。原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現常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出處】: 《史記·韓長儒列傳》:「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燃乎?』」

【舉例造句】: 儒家的理論,非等到董仲舒不能死灰復燃的。 ★聞一多《什麼是儒家》

【拼音**】: shfr

【近義詞】: 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反義詞】: 付之一炬、石沉大海

【歇後語】: 木炭打燒餅

【燈謎】: 燒木炭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失勢的人重新得勢

【英文】: renascent

【故事】: 西漢景帝時,梁孝王劉武的手下中大夫韓安國因犯事被關在蒙地監獄,獄卒田甲經常欺辱他,韓安國說:「死灰獨不復燃耶?

」,田甲說撒泡尿澆滅它。不久韓安國被釋放並做了更大的官,田甲便光著身子向韓安國求饒,韓安國並沒報復他。

2、東山再起

【拼音】: dōng shān zài qǐ

【解釋】: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出處】: 《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舉例造句】: 回到家鄉,先圖個骨肉團聚,一面藏器待時,或者聖恩高厚,想起來還有東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

【拼音**】: dszq

【近義詞】: 重整旗鼓、捲土重來、死灰復燃

【反義詞】: 風流雲散、一去不返、過眼煙雲

【歇後語】: 謝安復職

【燈謎】: 謝安復職;夕陽西下幾時回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重新得勢

【英文】: take two bites at a cherry

【故事】: 東晉時期,賢人謝安堅決辭去官職到會稽附近的東山隱居,經常有文人前來拜訪他,與他飲酒賦詩。前秦南侵,東晉危在旦夕,謝安臨危授命,當了東晉的宰相,率軍在淝水成功打敗前秦軍隊,並趁機率軍北伐收復失地。

3、重整旗鼓

【拼音】: chóng zhěng qí gǔ

【解釋】: 整:整頓,收拾。比喻失敗之後,整頓力量,準備再幹。

【出處】: 清·蕭山湘靈子《軒亭冤》卷上:「依欲重振旗鼓,煩你擬篇男女乎權文,勸戒女子。」

【舉例造句】: 至清室已覆,袁為**,他自然重整旗鼓,又復上台。」 ★蔡東藩、許廑父《**通俗演義》第四十八回

【拼音**】: czqg

【近義詞】: 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另起爐灶

【反義詞】: 偃旗息鼓、一蹶不振

【歇後語】: 敗將收殘兵

【燈謎】: 再戰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個人、團體等

【英文】: draw together forces to start afresh after a defeat

用什麼成語來形容人很弱,用什麼成語來形容乙個人很弱?

弱不禁風 ru b j n f ng 釋義 舊時形容身體嬌弱 連風吹都經受不起。現指人體質虛弱。語出 宋 陸遊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夢範致能 李知己 尤延之同集江亭 白菡萏香初過雨 紅蜻蜓弱不禁風。正音 禁 不能讀作 j n 辨形 禁 不能寫作 經 近義 瘦骨嶙峋 弱不勝衣 反義 虎背熊腰 心寬體胖 用...

用什麼成語來形容人很弱,用什麼成語來形容乙個人很弱

弱不禁風 ru b j n f ng 釋義 舊時形容身體嬌弱 連風吹都經受不起。現指人體質虛弱。語出 宋 陸遊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夢範致能 李知己 尤延之同集江亭 白菡萏香初過雨 紅蜻蜓弱不禁風。正音 禁 不能讀作 j n 辨形 禁 不能寫作 經 近義 瘦骨嶙峋 弱不勝衣 反義 虎背熊腰 心寬體胖 用...

大家來幫我看看這是什麼成語,大家來幫我看看這是什麼字?

為虎作倀 解釋 倀 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 出自 太平廣記 卷四百三十 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逸文 卷四 凡死於虎,溺於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示例 為著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決不是身入虎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