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殿主要建築構造,祈年殿的建築結構

2021-03-04 08:56:00 字數 4749 閱讀 3716

1樓:匿名使用者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樑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

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簷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徵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

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銅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徵三十六天罡。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六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鬥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

互呼應,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2樓:吳建軍

少點12個點少點4個季節

祈年殿的建築結構

3樓:鹹蛋超人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鎦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簷圓形大殿。祈年殿採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造形式。

大殿建於高6公尺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台上,即為祈谷壇,頗有拔地擎天之勢,壯觀恢弘。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公尺,直徑32公尺,三層重簷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築獨特,無大樑長檁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徵天圓;瓦為藍色,象徵藍天。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樑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

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簷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徵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

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銅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徵三十六天罡。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六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鬥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

互呼應,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圓形的祈谷壇,三層6公尺高,氣勢巍峨。壇周有矮牆一重,東南角設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壇北有皇幹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

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天壇祈年殿的建築特色及其象徵意義是什麼

4樓:暴走少女

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公尺的圓形建築,鎏金寶頂藍瓦三重簷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公尺。祈年殿內有28根金絲楠木大柱,裡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間一圈12根寓意十二個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前身為大祈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明嘉靖二十四年(2023年)改建為三重頂圓殿,名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2023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

光緒十五年(2023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

擴充套件資料:

一、建築歷史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前身為「大祈殿」,原為矩形大殿,用於合祀天、地,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嘉靖十九年(2023年)拆除。

嘉靖二十四年(2023年)建成三重頂圓殿,名為「大享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

清乾隆十六年(2023年)改三色瓦為統一的藍瓦金頂,更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專用建築。光緒十五年(2023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

二、建築結構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簷圓形大殿。祈年殿採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造形式。

大殿建於高6公尺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台上,即為祈谷壇,頗有拔地擎天之勢,壯觀恢弘。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公尺,直徑32公尺,三層重簷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

建築獨特,無大樑長檁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徵天圓;瓦為藍色,象徵藍天。

三、相關報道

天壇文物修繕工程被分為八個修繕專案,即圜丘壇、皇穹宇、祈年殿及祈谷壇檯面、祈年門、祈年殿東西廡及其圍牆、南磚門及成貞門、皇幹殿和外壇西牆,耗資達77萬元(法幣)。

在修繕圜丘壇時,施工人員將地坪翻開,剔除雜草與樹根,重做了三合土基礎,並將殘損石塊換掉,找出排水坡度,使整個圜丘壇的3034塊石面平整密縫。皇穹宇雖然在清乾隆十七年(2023年)重修過,但效果不佳。

工作人員對梁柱、牆面等原有裝飾進行了彩繪,將柱子瀝粉貼金,牆面花邊紋樣照原樣補齊。同時,皇穹宇前的三闕門和圓形圍牆、琉璃、磚瓦等也一一精確磨製對縫。遺憾的是,2023年被大風吹折的望燈桿,因木料稀缺,未能修復。

清光緒十五年(2023年),祈年殿曾焚毀於雷火,此後清**雖用了七年時間重修,而未能完成。此次修繕,施工人員從地面到寶頂搭起腳手架,先將屋面全部卸下,修整三層外簷。

寶頂用銅皮焊成,磨光鎦金,套在雷公柱外,修理時工人鑽入寶頂,兩人在內操作,把歪斜的雷公柱修正,使寶頂端正地落在由大塊琉璃磚拼成的須彌座上。

殿匾額經當時市**同意,僅留下了「祈年殿」三個漢字,略去了滿文。此外,祈年門、東西配殿(木料均係楠木)和宰牲亭等建築也修繕一新。

5樓:匿名使用者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鎦金寶頂、藍瓦紅柱、彩繪金碧輝煌的三層重簷圓形大殿。祈年殿採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造形式。

大殿建於高6公尺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台上,即為祈谷壇,頗有拔地擎天之勢,壯觀恢弘。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公尺,直徑32公尺,三層重簷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築獨特,無大樑長檁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徵天圓;瓦為藍色,象徵藍天。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簷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

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徵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童柱,總共三十六 祈年殿根,象徵三十六天罡。

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鬥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2]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樑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內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數目排列切合天象:**4根龍柱高19.

2公尺、直徑1.2公尺,象徵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層12根巨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象徵二十四節氣,三層柱總共28根象徵二十八宿。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圓形的祈谷壇,三層6公尺高,氣勢巍峨。壇周有矮牆一重,東南角設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壇北有皇幹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

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還是你告訴我吧

天壇公園的建築特點

7樓:王者泰山

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占地面積約270萬平方公尺,分為內壇和外壇。

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幹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線起來。外壇古柏蒼鬱,環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莊嚴巨集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

天壇公園,是中國儲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

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均為北圓南方。當初,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現在牆上,以象徵「天圓地方」之說。外壇牆的東南北三面原制無門,只西面臨永定門內大街有門兩座:

北門是明代舊有的,稱「祈谷壇門」;南門是乾隆十七年(2023年)增建的,稱「圜丘壇門」。兩門均為三間拱券式,綠琉璃簡瓦歇山式頂。時下的外壇北門和東門,都是2023年以後增建的。

內壇中間還有一道東西向的隔牆,它算作圜丘壇的北牆。這段隔牆在兩軸線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繞過皇穹宇外牆而與東西內壇牆相連線,將祈谷、圜丘兩罈隔成兩個區域。

內壇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軸線上,中間由長360公尺、寬30公尺的神道(丹陛橋)連成乙個整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臺(祭天臺)、皇穹宇(奉神殿、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門、大祀殿(祈年殿)、東西配殿、皇幹殿、長廊(附七星石)、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

天壇是祈谷、圜丘兩罈的總稱,有兩重壇牆環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壇內祭祀建築集中於內壇,內壇四面設門。連線兩罈的的軸線,是一條長360公尺、寬28公尺、高2.

5公尺的磚石臺,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它寓意著上天庭要經過漫長的道路。圜丘壇建築群位於中軸線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

圜丘壇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壇位於中軸線的北端,主體建築即祈年殿,壇中還有祈年門、皇幹殿、東西配殿、燔柴爐、瘞坎、磚門等建築,附屬建築有72連房、神廚、宰牲亭等。圜丘壇、祈谷壇的附屬建築多在其東,這種布局使天壇西部壇域開闊。

內壇西天門內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環繞的宮城,名「齋宮」,是皇帝祭祀把前「齋戒」期間居住的宮室。

冬宮的建築構造及建築風格是什麼,冬宮的建築構造是怎樣的?

冬宮於1754 1762年建成,1837年遭焚毀,1838 1839年修復。為沙皇宮殿。由義大利人拉斯特列裡 b.b.rastrelli 冬宮的建築構造是怎樣的?冬宮於1754 1762年建成,1837年遭焚毀,1838 1839年修復。為沙皇宮殿。由義大利人拉斯特列裡設計。冬宮坐落在彼得堡涅瓦河岸...

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形式分析,太和殿的建築特點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 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它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長64公尺,寬37公尺,建築面積2377.00 高26.92m,連同台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龐大也是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 嘉量各一,銅龜 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建築構造的介紹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建築構造 是中國計畫出版社發行的專業建築技術圖書,圖書在2008年5月1日開始發行。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是如何分類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發氣劑又稱加氣劑,是製造加氣混凝土的關鍵材料。發氣劑大多選用脫脂鋁粉。摻入漿料中的鋁粉,在鹼性條件下產生化學反應 鋁粉極細,產生的氫氣形成許多小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