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期瓷器的特點有哪些,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器有哪些特徵?

2021-03-04 08:55:05 字數 5463 閱讀 8210

1樓:漫閱科技

西晉裝飾,多在形體端莊的器皿口沿和肩部壓印一兩條輕細的幾何紋。有弦紋、菱紋(內凹或重線)、斜方格網紋(或內方格)、小圈點聯珠紋(並列花蕊紋)、忍冬紋(十字花紋)、還有飛禽、走獸紋(龍、虎、鳳、雀)構成裝飾紋帶等。配合模印淺浮雕的鋪首,辟邪、猛獸,以及刻劃細膩的龍首、虎頭等。

例如「猛獸尊」(宜興出土),花苞型,腹部堆雕一猛獸,頭部突出而形狀奇特。還流行鏤雕裝飾,以香薰為多。典型有《香薰爐》(宜興周處墓出土),爐體為球形,上部鏤有三層等邊三角形孔,下開一橢圓形爐門。

頂有鳥形紐,昂首展翅欲飛。爐底及承盤下,各裝三個熊形足,直立躬背肩負香爐。造型端巧玲瓏剔透而適用。

另有青瓷熊燈。

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器有哪些特徵?

2樓:天殤

自漢代出現瓷器以來,發展到六朝時期,從墓葬出土情況可以看出,青瓷逐漸代替青銅器、漆器。大陸很多省分的漢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銅器、漆器佔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時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絕大部分是青瓷器,它已經成為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這一時期的瓷器,其造型、紋飾與漢代陶器、青銅器有很密切的繼承關係。

西晉青釉洗,腹部有一條印紋裝飾,兩面貼鋪首銜環,具有明顯的漢代特徵。這類青釉洗出土數量很多。青釉三足尊,也飾有印紋裝飾,下為三個熊足,兩面貼奔獸紋,另兩面貼鋪首,造型、紋飾也具有漢代特徵。

西晉穀倉,上部中心為主罐,周圍有四個小罐,是繼承東漢五聯罐和五管瓶造型而略加變化,上面浮雕佛像、鳥雀、動物,下部為罐。穀倉是墓主生前莊園情況的真實寫照,也是其企望死後能過象生前一樣倉滿糧實的富有生活。

穀倉在江南地區吳、西晉稍大一點的墓葬都有出土。有銘文謂之「廩」,是裝稻子的。北方裝谷的叫倉。

虎子,漢代多有提梁,西晉保留這一傳統,採用立燒,口向上,臀部觸地。東晉虎子也採用這種立燒法。圓形虎子多為正燒。

虎身一般刻劃飛翅紋。西晉牛頭罐,肩上有兩個鼠形系,是這一時期比較少見的。

從上面器物可以看出西晉瓷器器形、種類及裝飾特徵。造型上很多取自漢代銅器、陶器。壺、罐類器物造型比較矮胖,裝飾上也借鑑銅器,多數壺、罐、洗、碗等器物的肩、腹部飾一條帶狀印紋裝飾,間飾鋪首銜環、獸紋等。

東晉瓷器種類與西晉相近,造型上的顯著變化是器形向瘦高發展,肩部的系多為橋形,習稱橋形系。裝飾上以光素為主,少量器物的口沿、肩腹部、動物眼睛等部位點以褐色斑點,形成了這一時期器物的裝飾特點。

從最具有代表性的雞頭壺(罐)的演變,可以看出各時期瓷器造型與紋飾的特徵。西晉雞頭罐,肩有雙系,雙系間飾雞頭雞尾。西晉早期罐的最大腹徑在中間,以後重心上移,最大徑在肩部。

腹徑與罐的高度大體相近,所以給人短胖的感覺。肩部有印紋裝飾。東晉雞頭壺盤口,壺頭較長,橋形系,有的壺口沿飾褐斑。

雞頭有頸約一寸左右,雞尾演變為壺柄。壺的高度明顯大於腹徑,故給人瘦長的感覺。

除青釉以外,還有黑釉雞頭壺。黑釉漢代已經出現,東晉繼續燒造,目前發現燒黑釉的僅有浙江的餘杭、德清兩窯,兩窯同時也燒青釉。到南朝時期,雞頭壺壺身更長,柄向上發展,裝飾上出現複線蓮瓣紋。

蓮瓣紋的出現與東漢佛教傳入有關。這一時期其它器形如盤、碗、罐等也飾有蓮瓣紋,形成了這一時期的裝飾特點。東晉除雞頭壺以外,還有羊頭壺,其數量少於雞頭壺,但目前出土數量逐漸增多。

東晉香薰,此器型兩晉墓出土不少,西晉造型繼承漢代特徵,球體上有樓孔,球體與承盤之間有三足。東晉改為以支柱連線球體與承盤。

南朝仰覆蓮雙系壺,短流,柄上翹,出土數量不多。北方青瓷以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的蓮花尊為代表。蓮花尊北魏墓出土兩件,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各收藏一件。

通體飾上覆下仰的蓮花,洞窟藝術中的飛天也出現在蓮花尊上,還有團花、獸面紋、葉紋等,裝飾極為豐富。蓮花尊南方亦有出土,沒有北方的氣魄雄偉,北方蓮花尊胎體厚重,釉厚的地方近於黑色。

可以肯定,南北朝時期,南北都燒造這種器物,但窯址在南北方都未發現。河北只發現有類似蓮花尊特徵的標本,在山東淄博窯發現了浮雕蓮花瓣,這只是一點線索,還有待於進一步調查。北朝青釉蓮花罐,上有浮雕蓮瓣,蓮花瓣是印好後貼上去的,肩部六個橋形系,沿用東晉時的,但較東晉時的粗壯。

這類器物出土日益增多,北朝晚期釉中含鐵量較低,故釉色為淺青色,與隋代的較為接近。北朝貼花罐,含鐵量高,釉為黑褐色並有窯變。

東晉時期瓷器有什麼特徵

3樓:匿名使用者

東晉時期瓷器的最大特點是,青瓷與黑瓷共存,單一的青釉傳統被突破。

青瓷在西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造型更加豐富,裝飾更加美觀。其具有以下特徵:青瓷生產開始普及,器型和裝飾由繁複趨向簡樸,注重經濟使用。黑瓷是

在青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青瓷與黑瓷的呈色劑都是鐵元素,在工藝上設法加

重鐵釉著色,便能燒造成漆黑閃亮的黑瓷。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陶瓷的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瓷以越窯為代表,其特點主要如下:

1、青瓷胎骨稍厚,胎色較深呈灰或深灰色。釉層厚而不均勻呈青灰色。器型矮胖,配以鋪首、弦紋、斜方格網紋、聯珠紋或忍帶、飛禽走獸組成的花紋帶,以及龍頭、虎首和熊形裝飾的器足。

2、東晉中期後,青瓷普及百姓,造型簡樸,裝飾大大減少。紋飾以弦紋為主,少數水波紋,東晉晚期開始蓮瓣紋,西晉後期的褐色點彩這是得到普及。

南朝青瓷多數胎壁緻密呈灰色,通體施釉,少數胎松土黃色,外施青黃釉或黃釉。主要是日用器皿。佛教盛行,刻劃蓮瓣紋成為主要紋飾,褐色點彩依然流行但褐點小而密集。

5樓:聶麟驍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瓷業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燒製瓷器的生產技術已進入更成熟的階段。

當時南方以青瓷為主,北方以白瓷為主,間有黑瓷等。三國時,各地的瓷窯都用當地的瓷土作為製坯原料,而西晉的越窯則可能有意識地選用了鐵、鈦含量較高的瓷土作為坯料,使胎燒成灰色,對釉起襯托作用,並使釉青中帶灰,色調比較沉靜。這一時期,南方各青瓷窯場都使用石灰釉。

由石灰石和瓷土配成的石灰釉,其特點是光澤好,透明度高。而黑釉則是用含鐵量很高的紫金土配製。北魏時期,青瓷燒造技術傳到中原,以後又發展了黑瓷和白瓷。

而白瓷的產生,為我國製瓷工業開闢了廣闊的前程。早期的白瓷,胎料經過淘練,比較細白,釉層薄而滋潤,呈乳白色,但仍普遍泛青,有些釉層厚的地方呈現青色,說明它脫胎於青瓷。北方青瓷、黑瓷、白瓷的燒製成功,為以後唐、宋時期北方名窯的普遍出現準備了技術條件和打下了基礎。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器,在南方作為日用器皿的數量並不多,大量流行的是明器。北方的鉛釉器在三國至東晉時期已日趨衰落,北魏以後才開始復興,並在漢代傳統基礎上有了改進,其用途日益擴大,花色品種增加,施釉方式也增多了,或黃地加綠彩,或白地加綠彩,或黃、綠、褐三色並用;從漢代的單色釉向多色釉邁進了一步,並為過渡到唐代三彩陶器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的陶塑藝術不甚發達,製作簡陋,形態呆板,數量不多。

但北朝的陶塑藝術則突破了生硬的作風,注意了神態的刻劃,因而造型優美。這一時期的建築用陶,繼續得到發展,磚瓦的生產規模較大,產量質量都有所提高。磚瓦的大小、形制均不同於漢代,花紋瓦少見,大多數是素面瓦。

瓦當上的卷雲紋漸被蓮花紋所代替。吉祥文字仍舊流行,並出現印有紀年的瓦當。北魏已使用了琉璃瓦,施淺綠色的釉。

磚除了有長方形素面磚和繩紋磚外,還有供裝飾用的大小雕塑磚兩種。其中一麵塑有神態兇猛、巨口虯鬚,怒目獠牙的獸面,造型生動,氣魄巨集偉,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如果有什麼不明白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如果有其他問題請採納本題後另發點選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6樓:氤氳成迷

你想太多了吧,那個時候是沒有陶瓷的,一般用的都是鐵製的工具

7樓:柳七容若本兄弟

您好!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跡。公元581年隋朝奪取了權力,結束了長期的南北**局面,但它只統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8樓:佳逸茶器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乙個大動盪時期,南北制瓷業的發展也不平衡。在比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窯為中心,繼承並發展了東漢青瓷的成就,這些青瓷習慣上被稱為「六朝青瓷」。北方則由於連年戰亂影響,瓷器的生產起步較晚,直到6世紀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隨葬青瓷發現,但晚期的墓葬中卻出現了白瓷。

三國.雙復耳雙口罐

三國瓷器

三國時(220 ~ 265)的越窯瓷器胎質堅致,優質瓷的胎色呈淡灰色;釉面青亮光潤;紋飾較少,只有劃或印的網格紋、弦紋、水波紋等,貼塑、模印紋則比較豐富,如在穀倉上貼塑出人物、動物、飛禽、 龜蛇、佛像、建築物、鋪首等。另外還有一些雕塑藝術造詣很高的瓷器作品,如捧缽蛙式水注、鴿形杯熊燈、獸柄虎子、跪羊燭台等。

三國時常見的器型有:碗、盤、碟、盒、罐、洗子、盤口壺、缽、盆、水盂、虎子、唾壺、耳杯及殉葬用的灶、雞籠、犬、羊、豬圈、穀倉等明器。

三國.青瓷神亭壺

兩晉瓷器

西晉時期(265~316)的瓷器還是以越窯為代表,胎體普遍比三國時略厚,色灰;釉面厚而均勻,呈青灰色,有的閃黃。裝飾方法主要為壓印、刻劃、貼塑、核印、捏塑等。常見的紋飾有網格、聯珠,忍冬、菱形、鋸齒、水波、梳篦、樓闕、舞樂人、祈禱人、禽鳥、家畜、佛像、鋪首、辟邪、朱雀、白虎、人物等等,器型除了三國時已有的盤口四系壺、洗、盆、虎子等以外,還有扁壺、雞首壺、尊、薰爐、燈、瓷俑等。

器型矮胖,盤、碗、缽等器口沿略薄,但底很厚,器足多做成獸蹄、熊形、龍首、虎頭等形狀。優秀之作常把器物巧妙地雕塑成鳥獸等形狀。西晉時少數青釉瓷器上有不規律的褐色斑點,這最初的褐色斑點似為無意中點染上的。

晉.青瓷雙系弦紋罐

東晉(317~420)青瓷的胎釉情況與西晉相似,但在裝飾上卻大相徑庭。西晉紋飾追求華麗而東晉趨於簡樸,光素無紋器很多,有的只有幾道凸弦紋或梳篦水波紋。繼東漢瓷器上出現了蓮瓣紋之後,東晉晚期使用漸多。

另外,西晉後期出現的不規則褐色班點,東晉時已普遍使用。這時的褐色斑點一般有規律地點在器物的口沿,器蓋或者魯眼、雞冠、羊角等部位上。東晉時也有些動物形象的尊,硯滴等(如蛙形水盂),但已不是西晉時的寫實樣子,而只是在水孟上塑出蛙首及四肢或乾脆簡單劃幾筆。

晉.青瓷雕虎提梁壺

南北朝南朝時(420~ 479)佛教監行,表現在瓷器上是大量使用蓮瓣紋。既有在碗、盤、缽、罐上劃單線、雙線或三線蓮瓣的,也有褐色斑點點繪簡單紋飾的,還有浮雕貼塑仰蓮、覆蓮的大尊。

南朝.青瓷蓮花罐

南朝瓷器胎體細密,廣泛使用化妝土,加上燒窯技術的提高,釉面顏色青翠,玻璃光很強,有很細碎的開片。施釉一般採用浸釉法,因此釉層較厚,施釉不到底,有垂流現象。南朝器物普遍瘦高,造型優美,盤、碗、罐大多還是平底,  但已出現假圈足。

這時的雞首壺雞頭比東晉時還要高,雞冠聳起,嘴部有孔,有的和腹部相通,已起到流的作用了,把手連線盤口的一端比東晉時更高,有的做成龍柄。南朝時出現的盞、盞託及盅盤,是從漢代的耳杯及托盤演變而來的。

南朝.青釉蓮瓣紋蓋罐

南北朝時,南方青瓷漸漸傳入北方,出土文物證明,北魏晚期北方已經能夠生產瓷器了。北朝的製瓷工匠最大的功績是創燒出了白瓷。北朝瓷器一般實用品多,常見有盤、高足盤、碗、杯、缸、瓶、壺、盒、罐、燈等。

大多數光素無紋,有簡單的弦紋,寥寥無幾的劃紋或捏塑花邊,部分有紋飾的多劃、貼、塑蓮瓣,有的瓣尖部凸出翹起,紋飾多粗獷稚拙。壺、罐、瓶、尊多塑

二、三、

四、六不等的系,方系、橋形系、泥條系均有。北朝也有雞首壺,雞頭高昂、露出胸脯,相對處龍柄連肩,龍頭紮進盤口,作飲水狀。

南朝.青瓷雞頭盤口壺

歸納兩宋時期皇家園林的特點,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家園林的特點

宋朝的園林可分為四大類,供帝王休息享樂的皇家園林,宗室外戚,富商享樂的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和陵寢園林,一般來說,乙個成熟的園林都有自己需要表現的內容與主旨,配以假山,人造池,廊,庭,堂,榭,閣,花木與動物。以良艮為代表的南宋寫意山水園,因地制宜的建造在城市之中,被稱為城市園林。兩宋時期的皇家園林的特點...

誰有魏晉南北朝時的山水詩,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些比較著名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一些有名的詩。

歸園田居五首 陶淵明 東晉 其 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 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其 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關係的特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經濟,民族關係方面的主要特點是甚麼

民族戰爭 民族融合 民族重組。1 民族戰爭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 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除西晉短期統一以外,魏晉南北朝多數時間處在 割據狀態,或三國鼎立,或南北對峙。南北對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時常呈現不同的 割據局面。割據狀態下,戰亂頻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於經濟 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