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末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8:54:09 字數 4869 閱讀 2811

1樓:穿越歷史夢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208年,曹操統一北方後,乘劉表病死之機率大軍南下,其子劉琮向曹操投降,劉備離開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軍追上擊敗,逃至夏口。此時魯肅到備處探聽情況,劉備也派諸葛亮出使江東,雙方結盟,共抗曹軍。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迫使曹軍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孫權、劉備雙方也開始各自爭奪荊州。

劉備成功逼降荊南四郡;而孫權部將周瑜也向荊州南郡發兵成功將西北一帶收為領地。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11年,劉備率部進入益州,逐步佔據了原來劉璋的地盤。219年,劉備從曹軍手中奪得漢中,關羽也向曹軍發起進攻,但是孫權遣軍襲殺關羽,占領荊州大部,隔三峽與漢軍相持。222年,又因張飛被殺,劉備出兵與吳軍相持於夷陵,猇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退回益州,劉備不久便崩於白帝城。

之後不久, 蜀漢、東吳恢復結盟關係,共抗曹魏,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餘年之久。   263年,魏國丞相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鍾會被擋於劍閣前,鄧艾避開姜維大軍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後主劉禪投降,蜀漢被魏所滅。

三分歸晉

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後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於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在264年孫皓即位後,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兩年後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屬郭馬於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省)叛變,孫皓先後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

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

曹魏簡介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 漢丞相曹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對北方的統一和屯田制、租調製的施行,北方社會趨於穩定,生產逐漸恢復。**修整道路,興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運。恢復的冶鐵業中,水排得到推廣,絲織業也興盛起來。

商品交換漸有起色,魏明帝時重新頒用錢幣。洛陽、鄴城都日趨繁華。曹操進駐冀州後頒行租調製。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稱魏王,都鄴。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曹丕稱帝,國號魏,都洛陽,建元黃初。魏置司、豫、兗、青、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

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漢、吳相接,魏有戶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魏建立後不久,大權旁落。曹芳在位時發生了輔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的權力之爭。

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勝、畢軌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馬懿。司馬氏是東漢以來的世家大族,司馬懿本人又富於謀略,屢有軍功。238年,他率軍平定公孫淵,使遼東歸入魏版圖。

249年,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陽城謁高平陵的機會發動政變,處死曹爽及其黨羽,獨攬朝政,史稱高平陵事變。後來,司馬懿及子司馬師、司馬昭陸續壓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毌丘儉(255年)、諸葛誕(257年)的軍事叛亂和其他朝臣的反抗,鞏固了司馬氏的統治。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一批玄學名士對司馬氏持消極反抗態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馬氏以非毀名教和欲助毌丘儉為亂之罪名殺害。

他們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晉初都陸續歸服於司馬氏。當反抗力量都被消滅以後,司馬氏趁時立功,於263年出兵滅蜀漢。兩年後,司馬炎以接受禪讓為名,代魏為晉。

鐧懼害鍦板浘

曹操是東漢末年還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2樓:牙牙的弟弟

東漢末年,曹操死後他兒子曹丕篡漢之後三國歷史才正式開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擴充套件資料: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涼州士族豪強董卓以誅宦官為名,進入洛陽,立漢獻帝。另一士族豪強袁紹起兵討董卓,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相互爭奪,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

後袁紹據有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軍閥。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

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軍南下,佔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正在流亡中的漢皇室後代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餘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形成孫劉聯合抗曹的形勢。

劉備派軍師諸葛亮到孫權處說孫出兵,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佔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曹操封魏公,遷都鄴,後又進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

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

三國初期,各國主要致力於整頓吏治,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較突出。從曹操統一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復。

曹操又改革了東漢以來的許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掃除了宦官和外戚的專權,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

魏文帝時,又實行九品中正法,承認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在經濟上也給予優惠。蜀國丞相諸葛亮嚴格採用法治,紀律嚴明,賞罰分明,使蜀國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

特別是諸葛亮招撫西南夷,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吳國自公元211年孫權遷都建業後,東南地區很快得到開發,共得43郡313縣,比東漢時大大增強。吳國土地開闢,農業發展,政治穩定,航海業發達。

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但已和東漢末期軍閥混戰的性質不同,是有順應民心所向的統一戰爭性質。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蜀、吳爭奪荊州的戰爭,蜀、魏爭奪漢中的戰爭,和魏滅蜀、晉滅吳的戰爭。

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因此統一戰爭的主角最後落在魏晉方面。三國鼎立局面對東漢末年軍閥大混戰來說,是一歷史的進步。

三國中以吳國的時間最長,共52年;次為魏,共45年;再次為蜀,共43年。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晉滅吳。至此,三國時代宣告終結。

3樓:貞觀之風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人物,曹操在世的時候,依然遵奉漢獻帝為天子,自己依然是漢朝臣屬。

一般人認為三國始於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即公元220年,漢獻帝延康元年。這時候的曹操已經去世,但是漢獻帝,劉備,孫權尚在人世。

曹操在世時,當時名義上仍然是東漢,曹操、劉備、孫權都沒有稱帝,可以看作是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天下紛爭的局面。

而當時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去討伐那些叛亂,同時也吸引了天下很多的人才。曹操找到劉協,做了漢朝最後一位皇帝,以此來號令天下,自己則屈居宰相之位。

4樓:__啒

嚴格說是東漢末年的人物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7月18日~卒於公元220年) 東漢:25-220年 三國正式鼎立東漢滅亡:220-280年 在公元184年2月黃巾起義開始也可以稱為三國,當時的東漢已經名存實亡了。

所以也可以稱為東漢末年的人物 三國時期人物。(但是這個說法就不大正確)

5樓:反璐復莉

曹操(155年–220年),是東漢末年的人物,三國開始於曹丕稱帝,東漢正式滅亡,不過曹操用五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北方,為往後曹丕建立魏國打下了基礎,所以曹操被稱為魏太祖

6樓:小玉不受騙

他出生在東漢末年。活動在三國時期。應該算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7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 三國開始於曹丕稱帝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2-3]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8樓:天堂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9樓:誓唁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曹魏建立後,曹操被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人,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名人分別有哪些?

毛批 三國 有三國24位名將的排名 一呂二趙三典韋 呂布 趙雲 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 關羽 馬超 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黃忠 許儲 孫策 太史慈 夏侯敦 夏侯淵 二張徐龐甘周魏 張遼 張頜 徐晃 龐德 甘寧 周泰 魏延 神槍張鏽與文顏 張鏽 文醜 顏良 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魏蜀吳三國滅亡的先後順序是,「魏蜀吳」三國滅亡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順序 魏 蜀 吳 蜀漢 263年滅亡 曹魏 265年滅亡 東吳 280年滅亡 九遊暴打魏蜀吳這個遊戲也是按照這樣的節奏 順序是 蜀國,魏國 吳國 司馬昭滅蜀國,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取代曹魏稱帝,然後出兵滅了吳國263年,魏國丞相司馬昭派鍾會 鄧艾 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魏...

三國時期主公是什麼意思呢,三國時期所謂的字什麼意思?

三國時期 主公 是 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 蜀志 法正傳 或謂諸葛亮曰 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如果滿意請採納 當現在就是員工對老闆的稱呼。三國時期所謂的 字 什麼意思?z 古代人有 名 有 字 名 又叫 本名 舊說是古代嬰兒出生後三個月由父輩所取 當然亦有一說是出生後即可取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