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波普」風格的產生背景及理念

2021-03-04 08:54:03 字數 4874 閱讀 4036

1樓:匿名使用者

讓我們又回到波普的理論。波普經常引用科學解釋的覆蓋率模式,特別是在他的早期著作裡。但是他也開始對對稱論題產生疑惑,這種疑惑在不斷增長。

在對解釋理論的檢驗中波普把預言看得過分重要,但這並不是說他把理論前提僅看做是生產預言的工具:「我認為理論家對解釋的興趣——即對發現解釋性理論的興趣——不能降低為對預言推理中的實際技巧的興趣」(波普2023年第61頁注;還有2023年a,第191—5頁;波普和埃賽利斯,2023年,第554—5頁;和上面的腳注①)。科學家們總是尋求解釋,他們從中引出他們的解釋中所固有的邏輯預言,以便檢驗他們的理論;所有「真」的理論只不過假定是真的,這種理論至今還反對證偽;換一種方式表達,所有我們掌握的、事實上真實的東西都被塞進那些尚未被證偽的理論裡。

因此,一切事情都纏在我們是否事實上能對理論證偽,即使我們能,我們是否能果斷地這樣做。很久以前,杜海姆認為沒有哪乙個個別的科學假說可以對之進行結論性的證偽,因為我們總是檢驗全部前提,特定的假說是和輔助的論證鏈結在一起的,因此我們永遠不能肯定我們所證實的或拒絕的是假說本身。這樣,任何假說都能夠不顧反對的證據存在下來,因此對這種假說的接受或反對在某種程度上是因襲的。

舉乙個例子:如果我們想檢驗加俐略的自由落體定律,我們就一定需要檢驗關於空氣阻力作用這個加俐略定律的輔助假設,因為加俐略定律是運用於絕對真空裡的落體的,而在現實中絕對真空是不可能得到的;因此,由於測量儀器不能消除空氣阻力的影響,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止我們撇開對加俐略定律的反對意見。杜海姆總結說,總之沒有「嚴酷的實驗」這樣的事情(見哈丁,2023年)。

據說黑爾伯特·斯賓塞的悲劇思想是非常漂亮的理論,這理論被乙個與之不符的事實消滅了。實際上他不必為此擔心:這種悲劇永遠不會發生!

波普不僅意識到了杜海姆的這種因襲主義者的爭論,而且他所構思的全部方**的確是用來對付杜海姆造成的困難的。由於在某些學術圈子裡面還認為波普是乙個樸素的證偽主義者,即他認為僅乙個反駁的事例就可以推翻乙個科學理論,因此很值得引用他自己對杜海姆的不可駁斥性論題的承認:

從事實的方面看,永遠也不能得出對乙個理論的結論性的反駁;因為人們總是有可能說實驗的結果是不可靠的,或者斷言在實驗結果和理論之間存在的差異僅僅是表面的,這些差異將隨著我們理解的進展而消失[見波普,2023年,第50頁;又見第42,82—3,108頁〕。

正是因為「永遠也不能得出對乙個理論的、結論性的反駁」,我們在戰略上就需要方**的限制,這個戰略可能會被科學家們採納來面對反駁捍衛他們的理論。這種方**的限制不是波普的科學哲學的膚淺的附屬物;它們完全是波普科學哲學的基礎。人們並不總是意識到波普並不認為僅是可證偽性就能把科學和非科學區分開來;真正把科學和非科學區分開來的是可證偽性加上方**法則,這些法則禁止他最初所稱的「特別輔助假設」,後來他又稱這種假設為「因襲主義戰略」,最後稱之為「免疫戰略」(見波普,2023年a,第15—16,30頁;2023年,第42,44頁)。

如果我們讀波普的《科學發現的邏輯》,尋找象「我提出這個法則……,」「我們將採納這種方**的法則……,」等等這樣的用語,我們將發現不止20個這樣的用語。列出這些用語的一些樣本是很有啟發的:①

(1)……採納這種法則,這種法則將保證科學論證的可檢驗性;這就是說,它們的可證偽性[2023年,第49頁〕。

(2)……只有這種論證能夠引用到科學中來,這種論證在主觀內在上是可檢驗的[2023年,第56頁〕。

(3)……就對我們的體系的威脅來說,我們將不用任何種類的因襲主義戰略來保護我們的體系[2023年,第82頁〕。

(4)……只有那樣的[輔助性假說〕才是可以接受的,即當採用它們時不是降低,而是相反,能夠增加對我們所討論的體系的可證偽性或可檢驗性程度[2023年]

(5)按照逆實驗,在主觀內在上檢驗的實驗是既可接受的,又可拒絕的。對純粹是要求討論將來才發現的邏輯淵源可以不管[2023年,第84頁〕。

(6)只有當我們發現可再生的效果拒絕乙個理論時,我們才能說它[乙個理論〕是被證偽了的。換句話說,只有當乙個低水平的經驗式的假說所描述的結果已被提出來並被證實了之後,我們才能接受證偽[2023年,第86頁〕。

(7)……對於那些能被最嚴格地檢驗的理論應該給以優惠[2023年,第121頁〕。

(8)……對於輔助性假設能不用就不用[2023年,第273頁〕。

(9)……任何新的假說體系都應該承認或解釋舊的、已證實的規律性[2023年,第253頁〕。

在波普那裡,正是這些方**法則,包括可證偽性本身,構成了劃分科學和非科學的標準。但是為什麼有人要採納這樣一種劃分標準呢?「我提出我的劃分標準的唯一理由,」波普聲稱,「是因為它是富有成效的:

在它的幫助下很多論點都能被澄清和解釋」(2023年,第55頁)。但是它對什麼富有成效呢?對科學?

只有當我們提醒自己說,只能用非科學的方式來證明對科學的追求是否正確,爭論的表面迴圈才能消失。

我們想獲得這個關於世界的知識,即使僅僅是容易出錯的知識,但是為什麼我們應該要這樣的知識,這些知識還是那麼深奧而仍然沒有回答關於人的性質的形上學的問題(見馬克斯韋爾,2023年)。

「方**的法則,」波普(2023年,第59頁)告訴我們,「在這裡被視為因循守舊。」注意他並沒尋求借助科學史來為他的法則辯護,他的確明確地反對把方**當做考察科學家從事科學活動行為的學科這樣的觀點(2023年,第52頁)。他確實經常參考科學史——愛恩斯坦是靈感的乙個特別源泉(波普2023年,第35—6頁)——但是他並不認為他已提供了對科學家們所做的事的理論解釋,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

①他的目的顯然是勸告科學家們怎樣進行活動以便促進科學進步,他的方**法則很顯然是規範的,就象中世紀經院哲學家的著名法則一樣,這種法則被稱為奧卡姆的剃刀(occam』s razor),這種法則能被理性地進行討論,但是不能被歷史的反例所推翻。在這個意義上,波普的大作的標題《科學發現的邏輯》在兩個論點上是使人誤入歧途的。②科學發現的邏輯並不是純粹的邏輯,而是一系列分析性的命題;他自己也說,「科學發現的邏輯應該是和科學方法的理論一致的」(2023年,第49頁),並且正象我們所看到的,理論是由可證偽性原理加上散布在他的整部著作中的否定的方**法則組成的。

學習的含義是什麼?

2樓:月似當時

學習的含義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

、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

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

引證解釋

小鳥學飛。《禮記·月令》:「鷹乃學習。」 陳澔集說:「學習,雛學數飛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士則學習法令闢禁。」

有關於學習的名言警句: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論語》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

學而不用則廢,用而不學則滯;學用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周海中

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列寧

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華羅庚

3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學習的釋義:獲得知識培養技能產生認知。

學習[xué xí]

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

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

造句(1) 我們學習要踏實認真,不要好高騖遠。

(2) 青少年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3) 學習外國的經驗,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不能抄襲別人的做法。

(4) 對待學習較差的同學,我們要幫助他,不要恥笑他。

(5) 我一定要為父親爭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4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的含義就是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豐富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等各方面知識,是為以後步入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5樓:玉長順本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於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

」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由以上所述的「學習」的含義可知,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意義能力的函式,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能力的函式。換句話說,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6樓:蘇幕遮

溫故而知新。這是我對學習的理解,新東西要接觸,接觸過的東西也要繼續溫習,當然了,學習建立在好的方面,壞的方面就是學壞了不叫學習了

7樓:容令梅仁振

學習就是學會人生的思考,乙個人經歷的越多就越成熟

8樓:帥氣的鳴人

在我國,學習這一詞,是把「學」和「習」復合而組成的詞。最先把這兩個字聯在一起講的是孔子。孔子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①意思是,學了之後及時、經常地進行溫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很明顯,學習這一復合名詞,就是出自孔子的這一名言。

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國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學」就是聞、見,是獲得知識、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識與書本知識,有時還包括思的含義在內。「習」是鞏固知識、技能,一般有三種含義:溫習、實習、練習,有時還包括行的含義在內。

所以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聰明才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電子商務的背景及形成原因,簡述電子商務產生的背景及產生的過程。

你問這些做什麼用的?我個人認為,電子商務的背景就是網際網路高速發展這個大環境。形成原因是市場需求驅動的 簡述電子商務產生的背景及產生的過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企業獲取生產資料的途徑與產品營銷的範圍日趨擴大,同時,現代企業競爭的結果使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都進入了乙個微利時代,產品的...

簡述尋根文學產生的背景及其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文化 尋根 意識的萌動始於80年代初。人們以追溯自己所屬的民族和所生活的土地的淵源的高度熱情,開始以民族文化及覆蓋在民族心理深層的文化積澱為縱向座標,以整體性的人類文化為橫向座標,探尋自己民族文化的歷史演變 地域特點和現代重建的可能性。80年代以來,整個文化界瀰漫著一種強烈的 尋根 情緒,試圖通過對...

簡述引力波產生及被發現的過程,現在監測到引力波的詳細過程是怎樣的

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在1916年,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是廣義相對論洛倫茲不變性的結果,因為它引入了相互作用的傳播速度有限的概念。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夠存在於牛頓的經典引力理論當中,因為牛頓的經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