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變化的詩句,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詩詞諺語

2021-03-04 08:53:42 字數 6654 閱讀 6889

1樓:匿名使用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真金不怕火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2、化學變化的詩句

烈火焚燒若等閒 要留清白在人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3、夠用了吧

2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你知道這首古詩裡描述的物質產生了什麼變化嗎

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詩詞諺語

3樓:黑夜蝶幻舞

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

4樓:匿名使用者

物理1、小小稱砣壓千斤。

根據槓桿平衡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倍。如果稱砣的力臂很大,那麼"一兩撥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鏡不能重圓。

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於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3、摘不著的是鏡中月,撈不著的是水中花。

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

4、人心齊,泰山移。

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於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

在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

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

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於火焰的溫度小於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當於許多三稜鏡,月光通過這些"三稜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 "月暈而風"之說。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鹽分容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8、長嘯一聲,山鳴谷應。

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聞其聲,不見其人。

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小於波長時,可以發生明顯的衍射。一般圍牆的高度為幾公尺,聲波的波長比圍牆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繞地高牆,使牆外的人聽到;而光波的波長較短(10-6公尺左右),遠小於高牆尺寸,所以人身上發出的光線不能衍射到牆外,牆外的人就無法看到牆內人。

1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水沸騰之前,由於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公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後,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公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11、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裡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

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於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後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

14、千里眼,順風耳。

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影象訊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為現實。並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萬裡。

由於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公尺,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路程約為40003.6千公尺,約8萬里。這是***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係——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

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後,便能制止液體沸騰。

17、牆內開花牆外香。

由於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牆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牆外。

18、坐井觀天 所見甚少。

由於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

19、如坐針氈。

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

20、瑞雪照豐年。

下到地上的雪有許多鬆散的空隙,裡面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於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后寒"的感覺。

22、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

一滴水相當於乙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

23、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

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24、紙裡包不住火。

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25、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

氣體的擴散現象。

26、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後,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27、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於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

28、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條客觀規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擔。

水缸中的水由於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於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於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

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

5樓:墮落の天王

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這時候還是石灰石。(物理變化)烈火焚燒若等閒 --- caco3 =(高溫)= cao + co2↑

粉身碎骨渾不怕 --- cao + h2o = ca(oh)2要留清白在人間 --- ca(oh)2 + co2 = caco3 + h2o

6樓:匿名使用者

化作春泥更護花,化學變化

蠟炬成灰淚始乾,化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物理

請用成語或詩句來舉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比如說物理

7樓:暴走少女

1、千變萬化:形象表達化學變化(化學變化)。

2、木已成舟:物體外在形狀發生改變。(物理變化)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斷的運動(物理變化)。

4、蠟炬成灰:涉及到物質的燃燒現象(化學變化)。

5、滴水成冰:物態變化中凝固現象(物理變化)。

6、火上澆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燒更為充分(化學變化)。

7、鐵杵成針:物體形狀由大變小(物理變化)。

8、積沙成塔:積少成多的過程(物理變化)。

擴充套件資料:成語解析:

一、千變萬化

【解釋】:形容變化極多。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官場中的事,千變萬化,那裡說得定呢。」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景物

二、木已成舟

【解釋】:樹木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中性詞三、滴水成冰

【解釋】: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

【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冰。」

白話文:寒冷的冬天,水滴下去就結成冰。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天氣非常寒冷四、火上澆油

【解釋】: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憤怒或使情況更加嚴重。

【出自】: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見了他撲鄧鄧火上澆油。」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比喻有意擴大事態五、鐵杵成針

【解釋】: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關於物理的詩句

8樓:阿維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近代·吳邁《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

光的反射與折射。

譯文:群山疊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沒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勝,沒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夜泊楓江》

物理原理:聲音的傳播。

譯文: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物理原理:相對於地面的青山是靜止的,但以運動的船為參照物,青山就變為運動的,以河岸為參照,孤帆從日邊來。

譯文: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勢越高,氣溫回公升越慢,在同一季節,山上的氣溫要比山下的低。

譯文:在人間四月裡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五、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物理原理:水迴圈。

譯文: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9樓:汐裡三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聲音是聲源振動產生的(鐘敲產生鐘聲),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到客船)

2、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朝•李白•《早發白帝城》)

分析:前兩句詩字面上意思是詩人想「一日」之內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時的時間要行使2000裡(1000公里=1000千公尺)的路程.據此粗略的計算一下船速:

v=s/t=1000千公尺/12小時≈83.33千公尺/時.現代的內河輪船,船速也不過10~21.

6千公尺/時,李白乘坐的這艘船未免太快了.實際上,這正表達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詩人暮投客棧,仍然興致勃勃觀賞起夜景來.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靜,詩人以水為鏡,皓月彷彿近在身邊,今夜可以高枕無憂了.明明是「平面鏡」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揚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這裡作者以磁針石隱喻自己抗金的決心.

分析:磁體的性質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針石指南北」的性質比喻抗金決心的堅決.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人受到鼓舞,與古人情感共鳴,激發了心中深厚的愛國之情.

5、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這是南宋詩人陸遊《村居書喜》中的兩句詩,對前一句,從物理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說明當時周邊的氣溫突然 .

分析:詩人以優美的筆調抒發了自己對美麗大自然的欽嘆,準確地描述了季節交替過程中的細節.「花氣襲人」說明詩人未與花兒接觸已經感到了花兒的芬芳,是由於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無規則的運動(擴散)引起的;周圍的氣溫突然上公升,才會感到「驟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兩句歌詞隨著著名電影《閃閃紅星》早已經深入人心.請你利用物理知識分析其中的現象.

分析:「走」和「遊」表示了兩種不同的動作,在物理學上,叫做機械運動.竹排江中「遊」,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為參照物的;「青山」兩岸「走」,實際上是一種擬人說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為參照物,那麼青山就是運動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物理知識:

「掬水月在手」是:鏡面反射現象.

「弄花香滿衣」是:分子擴散現象.

8、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物理知識:「飛流直下」的水的動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勢能在減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物理知識:光的反射與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紅

物理知識:桃花反射紅光就是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

11、聞其聲而知其人

物理知識:樂音的三大特徵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詩人李益有一首詩叫《喜見外弟弟又言別》,其中描寫道:「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

從「問姓」中想起初見的「舊容」,可見聲音中有一種特徵讓詩人喚起了十年前的記憶,這種特徵是樂音的三大特徵之一的音色

13 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間

第一句是物理變化 後面都是化學變化。

**網路。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絡?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的生成,從根本上講就是化學反應發生了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組合,而物理反應沒有。他們二者一般都會是使物質狀態發生變化,並且伴隨著能量的改變。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必然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的時候不一定有化學變化。根本區別就是有...

造紙為什麼是化學變化不是物理變化

1 造紙以物理變化為主,也有化學變化 2 化學規定,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的過程,歸為化學變化3 造紙過程中,有燒鹼參與反應,有漂白過程,有調節酸鹼度 ph 這些過程都是化學變化 4 最主要的過程是纖維打碎成紙漿,然後轉化為紙張,以物理變化為主5 純物理造的紙效能特別差,幾乎不能用,不信可以手工試...

小麥磨面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鈍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因為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化學變化是產生了新的物質。物理變化,因為在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沒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 望採納!和麵是物理變化,發酵是生物化學變化。鈍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鈍化的機理可用薄膜理論來解釋,即認為鈍化是由於金屬與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