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五色養五臟」,五色是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和

2021-03-04 08:50:00 字數 5665 閱讀 2556

1樓:騎の誓

黑色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根據五行(木、火、土、金、水)學說,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綠、紅、黃、白、黑)與眾多的事物屬性聯絡起來。

2樓:平優裘迎波

我。。知。。道

加。。我。。私。。聊

中醫入門哪本書好

3樓:秘籍

推薦《周易》,《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思考中醫》,《傷寒論講義》,《傷寒論》,《金匱要略》,《道德經》,《千金方》。

自學中醫,最開始是百一定要讀《周易》的,一定要通讀,一時不理解可以先背下,可能你要問了醫學院的中醫學生為什麼不要學《周度易》,因為醫學院的學生他們的中醫不是傳統中醫,是中西結合的中醫。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學、中醫兒科學、傷寒論。能看懂文言文可以看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湯頭歌,葉天士秘方大全、傅青主女科、溫熱經緯、藥性賦等

然後《醫學知三字經》誦讀,看一看診斷學的《脈訣》與《醫宗金道鑑·四診心法要訣》。最後開始看內科的《傷寒論》。

先由淺入深看回比較好,剛開始可以看簡單易懂的,比如《藥性賦》、《湯頭歌》等,慢慢的在讀有難度的答,中醫博大精深,自學還是很有難度的。

其實實踐是一直伴隨在學習中的,學了脈學,就多去把脈,看到家人有不舒容服,就試著用中醫去分析下,這樣很有助於加深理解和記憶。學終究是要用來使用,多去醫院和著老師傅多看看,多學學。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是自學中醫的,現在正好學到你的下一層次,我的經歷可能值得你參考下。

我就是先看了《中醫基礎理論》,這個一定要先看。主要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和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兩套。內容都差不多,少有差異。

看完了以後覺得意猶未盡,就繼續看了《中醫診斷學》,很多都不懂,才知道看早了,於是回過頭去看《黃帝內經》,看完了基本就算是看到中醫的門了。

讀完《中醫基礎理論》和《黃帝內經》入門以後,我就找了《中醫診斷學》和《針灸學》來看,再看就能看懂了,而且相當實用。因為我只是作為愛好,所以沒有去看《中藥學》,後面都是雜七雜八的看點「藥膳」、「中醫氣功推拿」之類的東西。還兼看了一些例如「道家思想」、「易經」之類的東西,都互有幫助。

一直沒有學看病、抓藥。但是作為愛好來處理,沒有走的太深。

5樓:勤奮的青草

就自學而言,我建議首先肯定是要看 中醫基礎理論的,不然很難理解中醫,然後多背,《 黃帝內經》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書先不要看,把基礎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學長說的看也是白看,因為根本看不懂。師傳的一般都是先背書,幾大經典著作都背了再上臨床跟著學 如果是自學, 首先你要買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來, 中醫基礎學,中藥學, 方劑學, 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這只是基本的,我覺得對於自學比較容易入門。

比較快的能認識 中醫學的理論以及思路。

第一門課程你需要學習中醫基礎學,這是中醫的基本理論必修的,會有很多看不明白,沒關係,一直看到第五章節你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中醫的理論了,中醫的學科是抽象的,很多知識需要總結,可以參考《中醫自學》江天成版,裡面的總結比較精煉。第二門課程你要學習中藥學,沒什麼訣竅,死記硬背,當然條件允許最好能賣點帶影象的中藥書籍來加深印象,第三門課程, 方劑學,沒什麼訣竅,死記硬背,書裡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記下來,比如麻黃湯, 桂枝湯,六味地黃湯, 四物湯, 八珍湯等,大概有幾百個方子,把重點的方子記下。這三門課程歸納為理論課程,就好比打仗你現在已經掌握如何用槍了。

有機會再學學西醫的一些知識,互相應證。比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 等等。

6樓:琴偉博裘豪

學中醫就要學經典的書籍,強烈推薦《脈經》,《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傷寒論》一定要按順序讀,這樣一定有收穫。有些書很難買可以去新華書店看看,但是我轉了好多地方都沒脈經

7樓:撒了和入了

我是先看的論中醫幾度秋涼這本書 比較簡單易懂,找好興趣。

高階的話那就是四大經典了,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8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學術界一般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選為中醫四大經典。也有部分中醫教材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當作四大經典。目前採用前者說法的較多。

9樓:傳域傳承

《傷寒論》《黃帝內經》

10樓:匿名使用者

學一下中醫基礎學和中藥學,中醫的精髓靠自學是學不來的,特別是把脈,一定要靠老師帶並多實踐才行,

瀋陽**有好中醫 30

11樓:

不管是什麼病種有的

人都喜歡看中醫,現在國家這麼發達,有些儀器做的檢查是中醫沒有的,現在是科學時代,要相信一些科學的東西,所以我們在選擇醫院的時候不要盲目的相信一些小醫院小診所,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專業的診斷和醫治,要為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考慮。

12樓:匿名使用者

渾南承基中醫門診,你可以去看看,環境不錯的

13樓:sky快回家

遼寧中醫很差的不建議去

14樓:說實話亂世佳人

瀋河區懷遠門裡皇嘉門診,**施大夫就知道了,人比較多,得等。

15樓:匿名使用者

遼寧中醫的大夫不咋樣。**大夫隋蓬太差了,6月份,一名患者懷孕30天的b超單子給診斷成子宮肌瘤和內膜過厚。按照盆腔炎給開了890塊錢的藥,那時候孩子都30多天了,愣是沒有看出來,水平太差了!

而且不光知識水平差,還編瞎話,推卸責任!患者吃了那麼多藥,正趕上胎兒成長關鍵期,孩子沒有辦法要了,殺人害命啊!姐妹們,還敢去看病嗎?

不過也沒有事兒,提前測下沒有懷孕就行,反正中藥吃不好也吃不死!

16樓:水彌桃

看你是什麼病了 如果不是太急的而且是要漫漫調養的那種介紹你乙個小地方 很神奇的 在九路上 是個住戶人家 中醫姓張 在原南十路一的後身 你可以打聽一下 我的十多年的便密就是在那裡治好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說的對,瀋河區中醫院裡有個老頭,每天看病的人特多,7點鐘以後基本你排不上號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遼寧中醫是瀋陽最大的中醫院

還有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有個中醫科

那的主任叫杜立陽

看的很不錯的

應該是週一周四出診吧

19樓:天香美眉

路軍總院(王長洪)全國都很有名的,**02423051888這是總機的,你讓他轉門診姿尋一下,1,3出診的。有專家會診,醫大也行,最好也1,3去。遼寧中醫還可以。但是我沒去過。

20樓:匿名使用者

遼寧中醫只是名氣大,除非你去找那些老中醫,也就是要花六十塊錢的那種,但那些人看慣了疑難雜症,對一些小病看的並不是很好。建議去瀋河區中醫院。在市府路上。

坐243、248、256....雖然只是個區級單位,但是每天去看病的人非常多,從取藥就能看出來,幾乎每次去都得排很長時間隊。

乙個真正的中醫如何看病

21樓:aoi聖誕

目前,在我們國家真正的中醫已經越來越少,但名不符其實的中醫,我們名之曰「中不中,西不西」的餬口醫。這個名稱不好聽,特別是四十歲以下的青年中醫,更覺得委曲不好受。其實,他們都想努力成為一名名中醫呢!

只是我們這個「中西結合」不容許。老實說:「餬口醫」也是這個「中西結合」製造出來的。

乙個真正的中醫是如何看病的?我們認為,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必須做到: 1、堅持整體觀念,不可將區域性與整體分割; 2、堅持辨證論治,不專搞辨病論治; 3、堅持脈診,不用聽診器; 4、堅持只開中藥,不開西藥; 5、堅持用中藥取代抗生素; 6、堅持四診,化驗單只作參考,不作唯一依據; 7、不用西醫理論指導用中藥; 8、說服病人在服中藥期間,不自服西藥,不打針; 9、處方字跡要工整,不可潦草,更不可自己亂取藥名; 10、要敢於面對危重病人,要敢於搶救西醫搶救不了的病人,這一條非常重要; 11、堅持戒口,不可單講營養; 12、堅持與病人同呼吸,不可冷淡病人; 13、看中醫書,不看西醫書籍,中、西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不可用「知已知彼,百戰百 勝」來辯解。

以防西化。 說實話,不論人民醫院或中醫醫院,為了抓收入,是很難也不容許用傳統方法治病的,除非個人開診所,這在於自己如何先擇而已,我一生的體會是:真才實學之人多貧困,不學無術之人多富有。

中國古代有名的中醫

22樓:匿名使用者

針灸之祖———黃帝 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係託名黃帝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特別詳細。

脈學倡導者———扁鵲 姓秦,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侯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天下。《史記·戰國策》推崇其為脈學倡導者。

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知醉,腸洗浣,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醫聖———張仲景 名機,漢末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有《肘後備急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症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世界上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藥王———孫思邈 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曾**唐太宗皇太后頭痛病,宮廷要留他做御醫,他謊稱採「長生不老藥」獻給皇上,偷跑了。監視他的人謊報採藥時摔死,太宗封他為藥王。

兒科之祖———錢乙 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著《小兒藥證直訣》,以臟腑病理學說立論,根據其虛實寒熱而立法處方,比較系統地作出了辨證論治的範例。

法醫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藥聖———李時珍 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長期上山採藥,深入民間,參考歷代醫書800餘種,經27年艱苦勞動,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藥物共1758種。

《醫宗金鑒》總修官———吳謙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縣人。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鑒》是清代御製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簡要的一種。

23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的刮痧**是非法的,你一定要相信,知道了嗎?

24樓:暴走小坤哥

清代御醫尤德眾

清朝咸豐5年(2023年-2023年)出生於沂州府莒州(現山東莒南尤家莊子村)。

尤德眾清代御醫,出生於咸豐5年(2023年)。尤德眾17歲跟隨名師學藝,他學識淵博,技術精湛,,中醫藥知識豐富,精通針灸,常常針藥並重。尤德眾性格開朗,醫德仁心,不驕不躁,對十里八鄉的鄉親們有求必應,遇到付不起診費的也不為難,不僅免費為其看診更有藥草相送,年紀輕輕便名聲大噪。

清光緒十八年(2023年)得知府舉薦,進入了太醫院。尤德眾利用太醫院的藏書,拼命的充實自己的底蘊,看了數不清的並不流傳的孤本殘本,他深諳為人處世的道理,深得皇后寵愛。

2023年,辛亥革命爆發,大清亡了,尤德眾帶著妻小離開北平回到沂州府莒州尤家莊子村,回到老家的尤德眾隨後傳授後代繼承祖業,讓代代牢記:「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2023年9月,享年98歲的尤德眾與世長辭。

明代御醫尤德眾後代繼承人:尤廷善—尤會忠—尤樹公升—尤偉明、尤偉亮—尤硼皓

五行 五色 五味。分別指什麼,五臟對應的五行 五色 五季分別是什麼

五行 即木 火 土 金 水。五行學說裡,南方屬於火,東方屬於木,北方屬於水,西方屬於金,屬土,協助金木水火的平衡。五色 即青 黃 赤 紅 白 黑五色。按照五行學說,青屬木屬肝,赤屬火屬心,黃屬土屬脾,白屬金屬肺,黑屬水屬腎。五味 即辛 酸 甘 苦 鹹。酸味入肝 苦味入心 辛味入肺 甘味入脾 鹹味入腎...

五種顏色食物各有哪些功效,中醫講「五色入五臟」,食物顏色與臟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紅色食物 包括番茄 桑葚 紅酒 大棗 山楂 紅蘋果 士多啤梨等。抗癌理由 紅色食品富含番茄紅素 胡蘿蔔素 鐵和部分氨基酸,此類食品含有大量抗氧化劑,能夠降低患上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危險。黃色食物 主要指黃豆,包括豆類和豆製品,還有黃色的水果和蔬菜以及蛋類,如黃豆芽 金針菜 柿子 柑橘 南瓜 香蕉等。抗癌...

五色彩旗代表那五個民族,五色旗的五色分別指的是什麼

五色旗是滿清設定的旗幟。自認為代表5個民族,實際上其他四個民族都不承認。五色旗的五色分別指的是什麼 五色令旗的五色分別指什麼啊?紅令旗邀 南營軍南營將 八蠻軍八千八萬人 五色令旗 東方青面鬼頭令旗。南方紅面鬼頭令旗。西方白面鬼頭令旗。北方黑面鬼頭令旗。中間黃麵鬼頭令旗。五色令旗作用 青令旗邀 東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