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與國家發展穩定的關係,什麼是關係全國發展的大局,關係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2021-03-04 06:12:57 字數 4769 閱讀 3456

1樓:匿名使用者

從國家長期規劃的政策性觀念中。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係的三大原則。

民族平等是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

2樓:匿名使用者

民族團結是民族穩定的基礎,民族穩定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二者相互依存。

3樓:匿名使用者

民族團結,則穩定,不團結,則混亂!還是你自我理解的好!

什麼是關係全國發展的大局,關係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必須從全域性和戰略高度,充分快民族地區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在我國,沒有民族地區的發展就沒有全國的發展,沒有民族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就不能說全國實現了現代化,沒有個民族的共同振興就談不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世紀之交,***在「兩個大局」戰略構想的基礎上,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這是關係全國發展大局,關係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關係中華民族復興的巨集偉戰略任務。

**民族團結與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關係

5樓:萊克攸

構建和諧社會與我國的民族關係是緊密相連的,兩者之間互為條件、互相作用、相輔相成。和諧民族關係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內容,是和諧社會應有之義。而和諧社會又為和諧民族關係提供制度保障。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程序中,不能忽視這樣兩個基本事實:一是我國是乙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一億,達到乙個大國人口的數量。在這樣乙個多民族國家,處理好民族關係特別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64%,這大半壁江山的穩定,對全國的穩定至關重要。沒有民族的和諧,就沒有社會的和諧,講改革、發展、穩定,只能是一句空話,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只有做到這幾者之間的和諧,才能達到真正完美的和諧。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本質特徵,民族關係的和諧,既包括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和諧,又包括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的和諧以及民族內部的和諧。

我們講人民的團結、領土的完整、國家的統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團結為基礎的。如果沒有各民族的團結,我們國家就會陷於動亂和**,中國就不成其為中國。

應當看到,我們在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方面,有許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國在民族團結方面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我國各民族之間逐漸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狀況,各民族在長期交往過程中結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歷史以來,各民族友好交往,在政治上以和為貴,互相修好;在經濟上互通有無,互相影響;在文化上和而不同,交相輝映。從而使中華民族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不斷發揚光大,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久不衰的強有力的精神紐帶。

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一整套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成功地解決了國內的民族問題,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少數民族地區在經濟、社會方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這就為我們在新的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族素質的提高,各民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不斷增多,各民族對和諧社會理想目標的認同和追求在不斷增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激勵各族人民去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

以上是對新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條件的幾點分析。當然,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也要看到還存在一些不利條件。特別是當前在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影響下,我國的民族問題呈現出複雜的情況,***總書記去年在**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概括了「四個交織在一起」,即民族問題往往表現為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交織在一起,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國內問題與國外問題交織在一起。

這就從大的方面揭示了民族問題的複雜性。這些問題的存在,是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程序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民族團結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民族團結的四個內涵——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維護促進民族團結、各民族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繁榮發展以及反對民族**維護祖國統一,都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①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能最大限度激起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能使各民族人民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處於乙個平等的地位,並且平等地享受創造歷史帶來帶來的好處,這就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

②維護促進民族團結能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創造歷史的活動當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維護促進民族團結能把不同的民族的人民群眾聚集到一起。假設民族不團結,那麼各個民族之間就是**的,甚至民族內部也有這樣那樣的矛盾,這樣就分散了人民群眾的力量。

正所謂「眾人合起力,開動大帆船」,把來自不同民族的人民群眾的力量合成一股團結統一的力量,並把這一力量投入創造歷史的活動當中必然能更好的創造歷史。

③各民族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繁榮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民族團結的最終目的,這是符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論斷的。民族團結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祖國的繁榮發展,具體來說就是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就是說民族團結從一開始就是出於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考慮的,其本身也就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保障和推動作用。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各民族是人民群眾根據語言、地域、經濟生活和文化心理素質方面的不同而進行劃分,其本身也就是人民群眾的一部分,民族團結又以促進祖國繁榮為組中目的,這是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相一致的。

④反對民族**、維護祖國統一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材料場所等等都是由祖國為其提供的,祖國的統一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提供了有利的空間,而民族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

在歷史的洪流中,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揮灑著汗水,甚至熱血,才開創出現如今的社會。民族團結是人民群眾內部的一種團結,能有效避免作為歷史創造力量的人民群眾的內耗,同時為其創造歷史提供有利環境。人民團結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要把握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我們講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不能離開民族這一重要因素。我國民族的基本狀況,可以用五個字概括:

一是多。我國56個民族成分,55個是少數民族。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1億多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

41%。我國幾乎所有的縣市,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共同居住。二是長。

56個民族歷史很長,56個民族中絕大部分都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形成的。三是大。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面積大,佔我國國土面積的64%。

四是邊。全國2.2萬公里陸地邊界線有1.

9萬公里在民族地區,全國135個邊境縣有107個在民族地區。邊境2100多萬人口中,近一半是少數民族。五是窮。

由於歷史的、自然的原因,少數民族生產力水平落後,文化發展水平落後,群眾生活水平落後。這五個字包含的內容,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研究、制定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時絕不能忽略的。

二是要把握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環境。要特別注意研究和處理好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在市場競爭中如何制定新的民族政策。

第二,在市場經濟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第三,在尊重價值規律和講求效率的前提下,如何促進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榮,避免出現兩極分化。

三是要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共同目標,也是共同任務。我國目前小康所處的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突出表現在民族地區。

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難點在民族地區。從根本上講,沒有民族地區的小康就不能說全國達到了全面小康,沒有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就不能說全國實現了現代化。

四是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民族關係是多民族國家至關重要的社會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應當充分認識到,在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沒有民族的和睦相處,就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沒有民族的和諧發展,就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沒有民族的和衷共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興旺昌盛。

要正確處理當代中國的民族問題,應當突出重點,把握乙個基本理論,也就是我們黨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把握乙個主題,也就是***總書記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把握一項事業,也就是民族團結進步這項偉大事業;把握乙個核心,也就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把握一項制度,也就是民族區域自治這項基本政治制度;把握乙個關鍵,也就是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

改革開放以來,在民族問題的理論和實踐上,有三次大的突破。一是徹底否定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的錯誤觀點,指出解決民族問題關鍵看發展。二是深刻揭示民族問題的基本內涵,並把加快發展確立為做好民族工作、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

三是鮮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是民族工作主題。

「兩個共同」的基本點,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提出過並堅持付諸實踐。但是把「兩個共同」融會貫通起來,有機統一起來,作為民族工作的時代主題,則是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抓住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就抓住了新形勢下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切實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程序中不斷開創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之間有什麼關係

民族假如不團結的話,整個社會如何穩定?不知你的問題是和意思,有關係也應是因果關係。人心齊,社會才能有發展的空間 男女關係。哈哈 國家統一 民族團結 與 構建和諧社會 間的關係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始終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特徵和工作大局。在我國革命 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互助三者的關係

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 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是相互聯絡 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民族平等是政治前提和基礎 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民族團結是維護國家統 一...

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基礎是,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文化基礎是?

d 乙個中國的原則 堅持乙個中國的原則是所有方針,政策的政治基礎 其實歸根結底,人人都有錢了,或者說共產主義的時候。就團結了。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文化基礎是?各族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望採納。各族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什麼是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文化基礎 根據黨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繪製的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