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修律的時代背景及其影響是什麼

2021-03-04 05:09:16 字數 2826 閱讀 2516

1樓:七落

背景:2023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思想的進入,清**在內外壓力下,開始改革,歷史上稱「清末修律」.

到清朝末年,在修律的過程中中華法系宣告解體,同時建立了中國近代法制的雛形。

1、特點。(1)立法指導思想方面表現為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及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既主張「參酌各國法律」,又強調「不戾乎中國數千年相傳之禮教民情」。(2)內容方面表現為封建**主義傳統和西方資本主義法學最新成果的混合。

(3)形式方面表現為區分法律部門、區分實體法與程式法,形成了近代法律體系的雛形。(4)立法程式方面表現為既沒有真正的民主形式,當然不能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和願望。

2、影響與評價。(1)清末修律導致中華法系解體。使中國近代法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2)清末修律為中國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礎。(3)清末修律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近現代的法律學說和法律制度。(4)清末修律在客觀上有助於推動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教育制度近代化。

清末修律在法典編纂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諸法合體」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式法之間的差別

清末修律使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同時也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清末初步規定了法官及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

清末變法修律的背景

2樓:土豆乙個

所謂「清末變法」,主要是指在2023年以後,清**在內外壓力之下,被迫推行的法律變革活動。清朝光緒年間(2023年),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統治集團,曾經以血腥手段鎮壓了戊戌變法運動。時隔不久,在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一場愛國反帝的義和團運動,嚴重地動搖了清朝統治的基礎。

而八國聯軍的進入北京,更使清朝這個**大國的尊嚴掃地殆盡。倉皇出逃的慈禧太后,深感無法照舊統治下去了。為了緩和人民群眾的反抗,挽救瀕臨崩潰的清朝統治,她撿起了戊戌變法的旗幟,以新政變法作為自救的一條出路。

光緒二十七年一月,流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下詔變法,提出「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罔變之治法。大抵法久則弊,法弊則更」,「法令不更,錮習不破,欲求振作,須議更新」。光緒二十八年二月,清廷下詔:

「中國律例,自漢唐以來,代有增改。我朝《大清律例》一書,折衷至當,備極精詳。惟是為治之道,尤貴因時制宜,今昔情勢不同,非參酌適中,不能推行盡善。

況近來地利日興,商務日廣,如礦律、路律、商律等類,皆應妥議專條。」

根據這道諭旨,袁世凱、劉坤

一、張之洞舉薦沈家本、伍廷芳主持修律館「就目前新政宜改訂者,擇要譯修」。清廷遂「派沈家本、伍廷芳將一切現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議,務期中外通行,有抑治理」。從此清末修律正式提上日程。

清朝朝野上下,「爭言變法」,包括「預備立憲」、修訂新律、改革官制、司法革新等內容的「新政」也次第。

(二)清末變法修律的指導思想

「清末變法」是本世紀初清朝**在各種壓力下被迫推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重**律變革。西方列強所施加的政治、軍事壓力,是迫使頑固保守的清朝**推動法律變革的重要原因。「折衝樽趄,模範列強」,迎合和滿足西方列強的政治需要,就成為變法修律的乙個直接目標。

但對清朝**而言,其根本目的是借「變法」之名,敷衍國內的反對勢力,緩和各種矛盾,進而挽救垂危的統治。因此在提出「折中世界大同各國之良規,兼採近世最新之學說」的同時,又為變法修律設定了不能逾越的一條底線「不戾乎中國數千年相傳之教民情」。實質上仍然要維護「三綱五常」觀念及其所體現的封建**制度。

所以清末變法修律的指導思想體現為「參考古今,博輯中外」「務期中外通行」為基本目標,並以「中國法律與各國參考互證」作為修訂法律的基本方法。但在實際上,重心仍然落在「三綱五常」等倫理觀念及相應的倫理秩序上。「模範列強」僅是形式與手段,「固守傳統」才是變法修律核心。

對清末變法修律的指導思想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即:

1.西法與中法結合,務期中外通行。「務期中外通行」是晚清修律的宗旨和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它通過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等人的論證和修律實踐,得到了具體貫徹。

2.修律與研核法理結合。在沈家本主持修訂法律館期間,力求將修律與研核法理相結合。他提出:

「法之修也不可不審,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審、法之明,不可不窮其理」。沈家本充分認識到法理學的昌明與法制建設的關係,並從變法修律的需要出發,**西方法理學,用以指導改革舊律,建立新章。

如根據西方「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資產階級刑法原則,反對比附斷案。根據西方的法律體系,改變舊律的結構。根據西方三權分立與司法獨立的學說,制訂《法院編製法》等等。

3.修律與促進法制文明結合。清朝法律源於明律,但較之明律尤為嚴酷。沈家本力圖通過修律改變清朝法律落後與野蠻的現狀,促進法制文明。具體表現在:

(1)奏請刪除凌遲、梟首、戮屍、緣坐、刺字等酷刑,並得到清廷的允准。

(2)奏請減少死刑條款,改虛擬死罪為流徒。將虛擬死罪的戲殺、誤殺、擅殺三者改為流徒。

(3)奏請禁止買賣人口和蓄養奴婢。

(4)奏請改良監獄等等。

(三)清末變法修律的主要內容

清末最後10年的變法修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進行以「預備立憲」為中心的憲政活動,炮製出《欽定憲法大綱》、《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等憲法檔案;

2.初步改革法律舊制,如刪除律內重法、取消滿漢差別,頒行《大清現行刑律》等;

3.制定新律。從2023年沈家本受命主持修律工作以後,陸續修訂或公布了包括《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事訴訟律》、《大清刑事訴訟律》、《大清商律草案》、《公司律》等數目眾多的法律。這些新的立法大部分雖然並未真正得到施行,但在客觀上仍為中國法律體系的近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4.改革司法體制,初步建立近代意義上的司法體制和司法制度,包括審判制度、警察制度及監獄管理制度等。

3樓:依依

戊戌變法失敗讓清**意識到救國的重要性,甲午戰爭又讓清**開始注意日本的明治維新,覺得應該向日本學習,於是派八大臣出洋考察,考察後覺得日本的君主立憲最好,因此回到中國貫徹

被譽為詩仙的李白,他生活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李白生活的時代為唐朝。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朝經濟 社會 文化 藝術呈現出多元化 開放性。在詩 書 畫 樂等方面湧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詩魔白居易等。李白為興聖皇帝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

柯巖寫《種子的夢》時是個怎樣的時代背景

這首詩是當代著名詩人柯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作品。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噩夢剛剛結束,光明即將到來,詩人用 種子的夢 為題,用淺顯 形象 人性化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種子的夢想,抒發了作者在艱苦環境下不畏艱險,敢於拼搏的精神,抒發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祖國新生的一種寄託!柯巖,當代女詩人 作家。出版專著5...

的故事時代背景,是在什麼時候,武俠劇臥虎藏龍的故事時代背景,是在什麼時候?

影片以京城九門提督之女玉嬌龍與沙漠大盜羅小虎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對於這個故事,相信許多觀眾都不會陌生。80年代初,正值武俠 剛剛在大陸解禁,而金庸古龍等人的新派武俠作品還未流傳,在普遍的閱讀飢渴中,今古傳奇 雜誌 的一部 玉嬌龍 迷住了無數武俠愛好者。很多人正是通過 玉嬌龍 知道了這個故事,但他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