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溫庭筠梧桐雨寄寓詞人怎樣的

2021-03-04 04:36:21 字數 5735 閱讀 4557

1樓:飄然柳絮

《更漏子·玉爐香》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此詞抒寫思婦的離愁。上闋寫室內物象,雖是溫暖祥和的場景,但孤獨的思婦輾轉難眠而容顏不整,鬢髮散亂,忍受著枕衾間的寒冷與痛苦;下闋通過寫思婦在室內聽到室外的雨聲來描摹人物的心情。

全詞從室內到室外,從視覺到聽覺,從實到虛,構成一種濃郁的愁境。上闋辭採密麗,下闋疏淡流暢,一密一疏,一濃一淡,情感變化發展自然。

溫庭筠《更漏子》賞析(萬露)- -

更漏子玉爐香(一作煙),紅蠟(一作燭)淚,偏照(一作對)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一作來)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一作心)正(一作最)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李冰若《栩莊漫記》曰:「飛卿此詞,自是集中之冠。」此詞在溫詞中確為很有分量的乙個。

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評述的那樣:「此首寫離情,濃淡相間,上片濃麗,下片疏淡。」(《唐宋詞簡釋》)上闋是溫詞慣常寫法:

華堂錦室與美麗的思婦的組合。前三句寫室內,爐煙裊裊著,蠟燭滴著紅淚,照著秋意滿堂,本來就難成眠的人兒,被這明暗不定的燭光攪得更加愁腸百結。「偏」字,突顯出一種物情與人情的乖離。

後三句掉轉筆頭寫女主人公,「薄」,「殘」,是主人公輾轉難眠情狀的具體寫照,下一句的「長」「寒」正是緊扣這兒而來,這三句,以視覺、知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不厭其煩地強化著主人公的難眠,針腳很是細密。

下闋一改上闋的繁言縟句,直下淋漓快筆,情語景語有機融為一體。「人煙寒(一作空)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清初《廣群芳譜·木譜六·桐》)梧桐在華夏文學長河中帶著濃厚的衰颯秋意,它緊扣著上闋的「秋思」。「不道離情正苦」,直抒情語,點明上闋後三句之因,並將「秋思」具體指向於別後的苦戀。

末三句,從聽覺寫「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聽了一夜的雨聲,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見離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葉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裡,這比起「驚塞雁,起城烏」來,可以說是已經愁腸萬斷了。宋人聶勝瓊「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鷓鴣天·別情》)便是此末三句的遺響。

「葉葉」「聲聲」的疊用,把「長」「苦」從聲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疊字的方式將聲音拉長,從而實現雨聲由夜至曉的綿延。[南朝]梁·何遜《臨行與故遊夜別》有這樣一句詩:「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正與此詞境狀相似,筆者私意,詞人或許自覺不自覺地化用了這個詩句。

清代譚獻對此詞的下闋評道:「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清人選評詞集三種·譚評詞辨(卷一)》)評得不甚明了。

俞平伯先生解釋為:「後半首寫得很直,而一夜無眠卻終未說破,依然含蓄;譚意或者如此罷。」(《唐宋詞選釋》)而陳廷焯卻不看好下闋的直語,「不知『梧桐樹』數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二章之厚。

」(《白雨齋詞話》卷一)但他在早些時候的《雲韶集》卷一中又有這麼一句;「遣詞淒艷,是飛卿本色。結三句開北宋先聲。」「開北宋先聲」確是很有先見的,惜其沒有進一步的論述,沒頭沒腦地擱置這麼一句就天不管了。

清人謝章鋌對此詞亦是很有一番見地;「溫尉詞當看其清真,不當看其繁縟。……『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語彌淡,情彌苦,非奇麗為佳矣。」(《賭棋山莊詞話》卷八)

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黃公升《酹江月·夜涼》:

「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梧桐夜雨意象不斷出現於歷代文人筆下,具有了一種文化性質。在這個文化陣容裡,溫庭筠這首《更漏子》將離情別緒添入其內涵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更漏子,溫庭筠,此詩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2樓:山東省飛飛

詞的上闋圍繞「漏聲」寫相思中的女子對外界的種種感受和印象。下闋承上,轉寫主人公的居處環境。全詞所寫的是一位女子長夜聞更漏聲而觸發的相思與惆悵。

更漏子中的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樓:匿名使用者

梧桐雨 是組合意象 .如:「關山月」、「梧桐雨」.

梧桐雨這一組合意象是想說明秋風蕭瑟,梧葉飄零本就讓人心生寒意,再加上一場秋雨一場寒,寒雨一下,梧桐葉更是凋落殆盡,可謂雪上加霜了「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最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唐·溫庭筠《更漏子》)雨聲與桐葉結合,一葉葉,一聲聲,聲聲入耳卻更是聲聲入心,怎不令人痛感離別後的孤寂呢?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更是借「梧桐」「細雨」中最後一點「尋尋覓覓」,造成「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失望收場,將女詞人喪夫亡國之後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的無限哀愁抒寫了出來.人們常以「愁」字來形容這種心境,可是對於陷入極度愁苦中的這位老年孀婦來說,「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

「梧桐雨」意向分析,表達什麼感情?

4樓:逗比怪

梧桐雨 是組合意象 .如:「關山月」、「梧桐雨」.

梧桐雨這一組合意象是想說明秋風蕭瑟,梧葉飄零本就讓人心生寒意,再加上一場秋雨一場寒,寒雨一下,梧桐葉更是凋落殆盡,可謂雪上加霜了「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最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唐·溫庭筠《更漏子》)雨聲與桐葉結合,一葉葉,一聲聲,聲聲入耳卻更是聲聲入心,怎不令人痛感離別後的孤寂呢?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更是借「梧桐」「細雨」中最後一點「尋尋覓覓」,造成「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失望收場,將女詞人喪夫亡國之後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的無限哀愁抒寫了出來.人們常以「愁」字來形容這種心境,可是對於陷入極度愁苦中的這位老年孀婦來說,「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

人們用湘竹表達怎樣的情感意象

5樓:美涵雅雲

梧桐雨 是組合意象 .如:「關山月」、「梧桐雨」.

梧桐雨這一組合意象是想說明秋風蕭瑟,梧葉飄零本就讓人心生寒意,再加上一場秋雨一場寒,寒雨一下,梧桐葉更是凋落殆盡,可謂雪上加霜了「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最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唐·溫庭筠《更漏子》)雨聲與桐葉結合,一葉葉,一聲聲,聲聲入耳卻更是聲聲入心,怎不令人痛感離別後的孤寂呢?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更是借「梧桐」「細雨」中最後一點「尋尋覓覓」,造成「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失望收場,將女詞人喪夫亡國之後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的無限哀愁抒寫了出來.人們常以「愁」字來形容這種心境,可是對於陷入極度愁苦中的這位老年孀婦來說,「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

6樓:匿名使用者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更漏子 溫庭筠鑑賞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閨怨的詞,溫庭筠作為「花間詞」派的代表,其詞風艷麗,多寫閨中生活。這首詞難能可貴的是不僅以細膩的筆觸寫了閨怨,而且寫景抒情,營就出了一種空靈憂傷的意境。

詞的上闋描寫了青煙裊裊的香爐,蠟淚長流的紅蠟,也描了眉翠消褪、鬢髮零亂、 輾轉難眠的閨中怨婦, 從環境到人物,烘托了一種秋夜孤寂的清悽閨怨。

下闋則為了襯出人物怨憂的心緒,對秋夜單調的雨聲作了入微的描寫。「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秋日的梧桐樹葉乾枯,三更飄灑起了秋雨,(它們)不知道屋內人正為離情而愁苦,密密的雨點不斷打在枯葉上,更叫人心煩。「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雨點打在枯葉上,發出枯燥單調的聲響,再滴到空蕩蕩的台階上,發出擾人的聲音,這雨聲徹夜未停,怨婦的就心情可想而知了。

雖無一字再提怨婦的煩憂和惆悵,卻以雨打梧桐葉、空階滴水的空靈而清麗的夜景來渲染,從而側面凸視她的心情,別具匠心。

溫庭筠的作品風格,可用艷絕加愁絕來概括。可是這首作品卻很特別:它沒有過多的艷麗,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秋天的夜晚,乙個孤獨的**,不梳理,少粉黛,在空空的房子裡對雨難寐。

這裡一洗過去的豔和鉛華,用淡妝下的秋思秋景、秋雨秋夜來實現「愁絕」。人物的妝淡,是因為情濃;景物斷斷續續的淡描,也是為了烘托愁情的濃重。尤其是秋夜無寐、臥聽夜雨滴桐聲這一長期繚繞的意象,把女主角愁腸寸斷、淚流不止的形象凸現在人們的面前。

這種以景物烘托形象的寫法,正如前人所說的,是書畫家「無垂不縮」高超手段的借用,其結果是含蓄蘊藉,藝術感染力極強。

此首寫離情,濃淡相間,上片濃麗,下片疏淡。通篇自晝至夜,自夜至曉。其境彌幽,其情彌苦。

上片,起三句寫境,次三句寫人。畫堂之內,惟有爐香、蠟淚相對,何等悽寂。迨至夜長衾寒之時,更愁損矣。

眉薄鬢殘,可見展轉反側、思極無眠之況。下片,承夜長來,單寫梧桐夜雨,一氣直下,語淺情深。宋人句雲:

「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從此脫胎,然無上文之濃麗相配,故不如此詞之深厚。

8樓:探索瀚海

更漏子·玉爐香

溫庭筠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註釋】

更漏子:詞牌名。雙調四十六字,上片兩仄韻、兩平韻,下片三仄韻、兩平韻。

畫堂:華麗的內室。

鬢(bìn)雲:鬢髮如雲。

衾(qīn):被子。

不道:不管、不理會的意思。

【譯文】

玉爐散發著香菸,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出華麗屋宇的悽迷。

她的蛾眉顏色已褪,鬢髮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她正為別離傷心。

一滴一滴的雨,淒厲地打著一葉一葉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直到天明。

【簡析】

秋夜寒冷漫長,對於心有牽掛的思婦來說最為難捱。一片寂靜使室外空階的雨聲、葉聲顯得異常清晰,一陣接一陣,一聲連一聲,彷彿是在有意折磨她敏感而脆弱的心。上片寫室內,香燭偏照,容貌不整,夜長衾寒,已見孤寂冷清;更何況有下片所言雨打梧桐、空階滴到明的聲聲入耳,怎能不使人纏綿悱惻、整夜難眠!

其意境之蕭瑟淒涼,對後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創作深有影響。

【賞析】

此詞所以能夠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主要具備了以下兩點,一情真意切,二順口美聽。

所謂情真意切,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作品本身感情飽滿深沉,能夠打動人心;另一方面是寫實感、不矯情。當然,所謂實感不一定是作者從親身經歷的事實中生髮的感情,類似的遭遇、強烈的共鳴都可以產生真情實感,何況作者對其所寫「閨音」並不陌生。據記載,溫庭筠不僅與一些青樓歌妓有交往,還與晚唐女人魚玄機過從甚密,彼此贈唱答和。

在與這些女子的交往中,對她們的不幸遭遇自然有所了解和同情。所以他筆下的所謂青樓戀詞;並無狎玩的俗態。

此詞的第二個特點是易唱好聽。溫庭筠精通音律,只稱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具體到這首詞,雖然其唱腔早已失傳,無法復原,但從詞律上考察,仍不失為律精韻勝的佳作。

自然此詞的生命力並不單純表現在音韻聲律方面,主要的是作者通過著筆角度的變化,自然而準確地刻劃出這一思婦的特有心態。上片所寫那繚繞的輕煙,正是主人公思緒的外經,而流淚的「紅蠟」恰恰是思婦自身的象徵。「眉翠」三句寫的是主體自身的實感,正是這種獨特的視角和真實的感受,加深了此詞的抒情厚度。

如果說詞的上片寫的是直感和視覺的話,那麼下片就是由實而虛轉到了聽覺方面。這種虛實的過渡很自然地把人們的注意力由對人物肖像的觀感轉換到對其內心世界的觀照上。那「一聲聲」的秋雨既打在梧桐樹上,也彷彿打在思婦的心上。

「不道離情正苦」是全詞唯一的純抒情的語句,但它不是空泛地表達離情,而是有感於秋雨、梧桐之景,從思婦內心深處發出的對無情秋雨的一種埋怨。這樣一來,不僅巧妙地襯托出思婦的一往情深,從詞的結構上說,至此已完成了眼見「實」,到耳聽之「虛」的轉化,虛實的結合已臻完美,換言之就是情景交融、上下片渾然一體。但如果全詞就這樣結束在苦訴「離情」上,則可能給人以顯露之感,這與向來以綿密隱約著稱的溫庭筠的詞風不合。

我國詩論中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比喻,溫庭筠用「空階滴到明」這樣絕妙的景語來翻足這位思婦難以排遣和訴說的「離情」,沒有用傷別的字眼兒,卻收到了比單純抒發離情更鮮明更深刻的藝術效果,從而給人留下了無比豐富的想象餘地,這就是此詞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