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和尚穿棗紅色衣服是什麼職稱,和尚衣服有幾種區別分別是什麼顏色又分別代表什麼

2021-03-04 04:34:48 字數 3616 閱讀 5350

1樓:海印放光

在漢傳佛教中,在法會上穿紅色袈裟的,一般就是寺院住持。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像「瑜伽焰口」法會中,幾位金剛上師也穿紅色袈裟。以下是淨空法師關於紅色袈裟的一段開示: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六)問:曾聽說穿紅色袈裟是不如法的,但為何許多法師甚至有名望的講經法師都是這樣穿的,難道他們不知這不符合經典的指示嗎?答:

世尊在世跟戒經裡面所教導我們的,出家人穿的衣服叫袈裟。袈裟是什麼意思?袈裟是雜、染。

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資源非常缺乏,相當不容易,布匹很不容易得到。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多半都是糞掃衣,就是人家穿破的,丟掉不要的,出家人把它撿起來。看到還可以用的,就把它剪下來,一塊一塊的剪下來,把它縫成一件衣。

當然你就曉得,質料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穿起來就很難看,所以縫製之後再把它染色,染成咖啡色的,這叫袈裟。這個顏色,就是紅、黃、藍、綠雜色染成的,這樣子染成,所以叫染色,袈裟就是雜染的意思。出去托缽,那個飯也叫做袈裟,為什麼?

不是一家人供養的,通常託七家,七家的飯菜都不一樣,放在你乙個碗裡面。所以,吃的也叫袈裟,穿的也叫袈裟。佛這種制度就是教我們不執著,教我們真正放下,一切隨緣不攀緣,決定不穿正色衣。

什麼是正色?紅、黃、藍、白、黑,這個五色叫正色。佛穿的衣服是這五種顏色染成一種顏色,染色的,是這樣的。

當然現在社會跟從前不一樣,現在科技發達、機械的發達,紡織業完全機械化,生產的成本低,生產的量高,提得太高了。現在人穿衣沒有再穿一塊一塊剪下來縫起來,沒有,絕對看不到。出家人穿這個衣實在講都不應該,為什麼?

好好一塊布匹要把它剪碎,再把它縫起來,這已經就失去了意義,這是糟蹋,這多事,人家是沒有。但是我們最好還是避免正色,這是正常的。但是為什麼中國有些法師穿紅色的,鑲的金色邊,甚至於每個格仔裡面還繡有佛像?

這是從前帝王尊重佛教,對於被封為國師的,皇上常常要送禮物,就送這件衣。那個顏色是皇上做的要送給他的,是一種禮物,也表示一種尊重,是這麼個意思。這個我們要懂得,在重大典禮裡面可以用。

在過去,通常乙個法會只有乙個住持和尚他穿紅色的,其他的沒有。過去多半都是帝王所賜的,所謂賜袈裟,自己不做。皇上賜的,那是要接受,這是國家的等於是獎勵、褒揚。

像一般人受勳一樣,勳章一樣,它有這個意思。我們自己要懂得,不是國家重大典禮的時候我們不用。平常還是遵照戒律裡面規定的,這樣子好,這樣比較如法。

自己也要低調一點,總是有好處,養自己的誠敬謙和,處處謙虛,處處低調,這好。

和尚衣服有幾種區別?分別是什麼顏色?又分別代表什麼?

2樓:呆呆呆呆呆獸

袈裟分類:

安陀會(五條衣)、鬱多羅僧(七條衣)、僧伽梨(九條大衣)三種

顏色袈裟之顏色在諸律中各有異說,然大抵贊同三種壞色之說,即以青、泥(皂、黑)、茜(木蘭色)三種為袈裟之如法色(或謂若青、若黑、若木蘭色)。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捲下一復舉青、黃、赤、白、黑五方正色與緋、紅、紫、綠、硫黃等五方間色為不如法色。然大比丘三千威儀捲下、舍利弗問經等更說五部衣色殊異,而以青(化地部)、黃(大眾部)、赤(法藏部)、黑(說一切有部)、木蘭(飲光部)五種為如法色。

法藏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三,解釋袈裟為混和青等五色而染成一不正色之意,然義寂於同疏卷三謂,小乘五部各用一色,而大乘菩薩於五無所偏執,通服不正之五色。又吉藏金剛般若疏卷

二、玄應音義卷十

五、南海寄歸內法傳捲二等皆以袈裟之濁赤色為佛本制,所謂青、黃、木蘭三色之別唯在衣上點印之異,雖為有力之傳說,但似欠妥。毗尼母經卷八稱,諸比丘衣色褪脫,佛聽許染用十種色,此即法衣不僅一種赤血色衣之明證。

佛教傳入中國後,漢、魏時穿赤色衣(被赤衣),後來又有黑衣(緇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後,朝廷常賜高僧紫衣、緋衣。明朝佛教分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宗)、教(又稱律,從事喪儀、法事儀式)三種類別,規定禪僧穿茶褐色衣和青儐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衣和綠儐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儐淺紅色袈裟,然後來一般皆著黑衣。

衣體袈裟之材質,稱為衣體或衣財。有關衣體之種類,善見律毗婆沙卷十四舉驅磨、古貝、句賒耶、欽婆羅、娑那、婆興伽等六種,十住毗婆沙論卷十六舉出居士衣、糞掃衣二種,摩訶僧祇律卷二十八列七種,四分律卷三十九舉出十種。此等皆以作一重為法,然若財體細薄時,亦允作數重,稱為重法。

大凡僧眾之法衣,以避在家並外道人所用者為旨,即在異於俗。故四分律卷四十所列繡手衣、草衣、樹皮衣等,為外道之法,僧眾不著用;摩訶僧祇律卷二十八謂上色衣不異俗人,所謂丘佉染、迦彌遮染、青染、華色等,如是等皆不著一切上色。但衣體得用紬絹與否,古有異論,道宣律師以之為非法,義淨三藏反以為如法。

制法先把布截成小片,而後縫綴,像一塊塊的田,故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也稱作慈悲服、無上衣、離塵服、解脫服等。[2] 割截系為既經裁作袈裟者,不能再供其他販賣**之用。依之,**等能對衣物捨棄欲心,並去除盜人奪取之念。

三衣雖皆以割截為法,若財少難辦時,亦允許以外葉揲於不割截、

無田相之縵衣上,稱為揲葉。又安陀會之一種,

特允許疊作葉,稱為折葉。

縫法可分為馬齒縫、鳥足縫二種。袈裟四周設緣,以防破損。緣內邊之四隅設揲,稱四揲,俗稱四天王,有助貼治輕舉之功用;又於左肩內面處設帖,稱肩揲,以此處易藏垢膩,常洗速壞,故設之。

穿帖置絇,胸前緣邊作紐,以防衣脫落;關於絇、紐之位置,亦有不同之說法,就材料

亦有異說,後世以象牙作圓鐶,稱鐶,或哲那環,代替絇(鉤)而置於胸前。

披著法有通掛左右肩之通肩,與露右肩披左肩之偏袒右肩兩種。於對佛及師僧修供養時偏袒右肩,若外出遊行或入俗舍時,披通肩法。又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舉著用法衣之五事,是亦出行之法。四分律卷十

九、毗奈耶卷十等,謂僧眾須整齊披三衣。五分律卷二十謂,依時宜,袈裟聽許反翻披著。復有不披袈裟亦不得罪者,此有四事,如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載,一無塔寺,二無比丘僧,三有盜賊,四國君不樂道。

演變依佛本制,袈裟包括安陀會(即五條衣)、鬱多羅僧(即七條衣)、僧伽梨(即九條大衣)三種,稱為三衣,其制法一定。有關顏色,雖有諸說,大抵不拘顏色,而以質素為要。然後世流於華美,至用黃、赤等正色或金襴衣等,殆失本制。

又搭袈裟,由於印度屬熱帶地方,多直接用袈裟襯著其身,故印度僧團唯擁有三衣。而在中國、日本等地,則將袈裟被著在褊衫或僧服上,袈裟與衣,合稱袈裟衣。尤其在日本安陀會出現種種變形,衍生五條袈裟、小五條、三緒五條袈裟、種子袈裟(或輪袈裟)、疊五條(或折五條)、絡子、威儀細、鈴懸之別。

此外,另有平袈裟、甲袈裟、衲袈裟、遠山袈裟等種別。相傳金襴衣系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奉施佛者,中阿含經卷十

三、賢愚經卷十二等記其事緣,然不見於諸律。

3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kasqya)。

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根據我國佛典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

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現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僅有深淺的不同。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

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北方氣候寒冷,僧眾三衣不夠,所以我國僧眾在袈睦錈媼澩┮恢殖7

棗紅色衣服與什麼顏色搭配,棗紅色搭配什麼顏色好看

服裝色彩是服裝感觀的第一印象,它有極強的吸引力,若想讓其在著裝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必須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恰到好處地運用色彩的兩種觀感,不但可以修正 掩飾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強調突出你的優點。棗紅色的最佳搭配是 藍色 粉紅色 白色 黑色 紫色 墨綠色。擴充套件資料 最佳色彩搭配 1 紅色配白色 黑色...

棗紅色外套裡面穿什麼顏色毛衣好看男生

棗紅色 黑色 比較沉穩 棗紅色 紅色 不建議.紅紅的.不好看棗紅色 藍色 撞色系.比較活潑一點.棗紅色 綠色 也屬於撞色.但是會比較顯眼紅色的外套.棗紅色 白襯衫 比較清新一點.我個人比較推薦.但是白色衣服難打理 棗紅色 棕色 屬於比較中等搭配.這樣比較搭的感覺 棗紅色的外套配什麼顏色的毛衣好看 還...

披肩紮有棗紅色,青色,卡其色配什麼顏色的衣服好看

浪漫的紫色 代表神秘 浪漫 愛情。紫色是紅色與藍色的組合色彩 其色調可冷可暖,根據紅 藍兩種成份的數量比而定 紫色是在環境中空間和距離逐漸增加時出現的色彩 往往使人想到神秘和幻覺有時紫色又是高貴 富有的象徵。棗紅色配什麼顏色好看 親,你好,棗紅色可以搭配白色,銀灰色,忌廉色,卡其色,黑色。希望回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