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時迎取新娘時只在父母家,結婚新郎去新娘家接新娘這時候新娘的父母都在家嗎

2021-03-04 03:04:08 字數 6345 閱讀 4044

1樓:大夢三生浮屠顛

這個有地方差異的!

大多數地區還都是直接接到新家!

但,結婚是新人倆個人自己的事兒!既然是自己的事兒,那就自己說了算!想回新房就回新房,想去父母家也好!直接去酒 店都行!

結婚時迎取新娘時只在父母家

2樓:金蘭雪軒

不一定,要看具體情

我表妹結婚的時候就在我家出嫁的

因為她父母都在外地,新郎家就是和我乙個地方的,她就在我家出嫁了

結婚新郎去新娘家接新娘.這時候新娘的父母都在家嗎

3樓:羅公尺思集團

都在啊 你們還需要給女方家長行禮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關山月》 作者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結婚的時候接新娘是直接接到新家還是先接到父母家?

5樓:匿名使用者

拜堂後的儀式是入洞房,當然是新家了! 父母家可以下午再過去!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先到父母家,父母以及直系親屬會在那裡和新郎新娘照相,然後再到新家,之後去婚禮現場(一般是酒店)舉行儀式。

7樓:匿名使用者

父母家。。先敬個茶什麼的。。這是禮數。。。傳統啊。。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有地方差異的!

大多數地區還都是直接接到新家!

但,結婚是新人倆個人自己的事兒!既然是自己的事兒,那就自己說了算!想回新房就回新房,想去父母家也好!直接去酒店都行!

舟山人結婚的當天新郎迎取新娘的流程,詳細一點哦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剛剛經歷了一場伴郎.我知道的不多.

給你稍微說下:

1.新娘進新郎家門的時候是不會被檔的.相反,是新郎去迎接新娘的時候要被檔在門口,必須拿出紅包給女方的親戚以後才讓你進去.

不過有可能女方不檔,男方檔也是有這樣的.這個看具體當時的情況而定.

2.沒見過新娘給婆婆穿鞋的,可能這個風俗太地道了.我這個本地人不了解.通常穿鞋都是給新郎找的難題.而且多數遊戲都是女方提出的.男方是迎娶,沒這麼多事情的.

如果你雙方都是本地人的話,應該就和我說的差不多.

建議你找幾個能說會道的伴郎開路,這樣輕鬆點.多準備點菸和紅包.

10樓:松竹文山

我是舟山的,我雖然14歲,但結婚的流程還是知道的。新娘要在階梯上踩著麻袋進家,擋是要的,紅包是孩子們說的,客氣的500,一般的200,這個叫敲竹槓。我最喜歡玩了。

但沒聽說要給婆婆穿鞋的。不過事先要準備好童子蛋,我不知道咋做。一定要叫小孩假裝撒尿的。

結婚典禮上要給長輩敬酒的。新郎敬酒由一桌的乙個代表出題,打錯了罰紅包、香菸、喜糖、酒水等等。答對了要祝福。

大概就這樣

11樓:雪雪雪

呵呵,首先不是新娘在進新郎家門前,要被擋在門外面的,要送了紅包才能進門的,而是新郎進新娘家門前,要被擋在門外面的,要送了紅包或答應女方什麼條件後才能進門的,不要看錯啦!進去以後新娘的父母給新娘「吃飯」,接著新娘的親戚朋友給新娘敬酒,乙個人敬3杯,說些祝福的話,然後新娘由新娘的弟弟或哥哥抱到門口(當然自己走出門外也可以),新郎新娘上婚車。到了新郎家進行拜堂,接著入洞房,也就是去新房裡坐一坐,給新娘洗洗臉,大約10分鐘後,請客吃飯,差不多就這個樣子了,還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我!

至於新娘要不要給婆婆穿鞋,這點一般不用

12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1:新娘在進屋前,確實要被擋住,攔出紅包的。紅包攔出後分給吃飯時在場的人

2:新娘不需要給婆婆穿鞋的,但是要買鞋送給婆婆 公公 奶奶 媒人還需要買被子送給婆婆 奶奶

3:新郎來迎接新娘的時候,確實也要被攔紅包,攔出後才能接新娘。新娘坐床上,新郎要給 新娘穿鞋。

4:新娘出門時候要由家裡兄長背出

傳統婚禮是什麼樣子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衝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

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併送到女家。

搬嫁妝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

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製,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

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鞝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繡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開啟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

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併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

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湧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

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覆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

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14樓:匿名使用者

二、便親婚俗

男女簡單成婚,謂之「便親」,多在窮人或再婚者中流行。

童養媳俗稱「細媳婦」。童養媳有兩種原因:一是女方家境貧寒,子女多,養不活,便將女兒送到婆家當童養媳;二是男方家窮,兒子訂不到親,先抱個姑娘做養女,成年後做媳婦。

童養媳地位低下,挨打受罵是常事。成親叫做「圓房」。

回頭親也叫「對換親」。男女兩家均為窮家薄業,又各有子女,婚嫁兩難,於是請媒人說合,互換成親。此種婚姻,嫁妝微薄,酒席從簡。

轉房婚 即兄死嫂配弟,或弟死弟媳配兄。多數族規把轉房婚視為「**」,予以禁止。

入贅 俗稱「招坐堂女婿」。女家無兒,怕斷煙火,招婿進門,傳宗接代。婚禮由女方主辦,婚後生的子女一般隨母姓。

招夫養子

女亡夫後,不願守寡,又有乙份家產,就招乙個合適的男子進門支撐門戶,撫養子女。

搶親 以強硬手段將寡婦或對婚約不滿的姑娘搶到家中,草草成婚。也有男女相愛,因女方家庭或宗族反對,只好暗中約好而「搶」親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係。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

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幹杖而離之。

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併,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

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乙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託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

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準備嫁妝,男方準備家具,依期舉行婚禮。

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公尺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

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

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

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

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

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開啟箱子,展示其中穀公尺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新增。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乙個重要程式。又名看家門、查家。

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

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

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

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

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乙個重要程式。

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

」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

三、六、

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

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

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結婚前如何準備

新娘結婚致辭感恩父母,新娘在婚禮上感恩父母的話,怎麼說啊?

各位親朋好友 你們好 今天我和 終於結婚了,這是我一生之中最幸福的事。從相識到現在,一直在我身邊陪者我,無論是高興是傷心,他總是非常理解我 支援我。他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今天我要在所有我們婚禮的見證人面前對你說 謝謝你 剩下的人生道路我會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你開心快樂,讓你知道嫁給我同樣是最幸...

新娘結婚系七條腰帶什麼意思,結婚時送給新娘的腰帶有什麼含義

新娘結婚系腰帶,應該是某些地方的結婚習俗,一般都是有著美好寓意。比如,腰帶是紅色的。紅色在傳統文化裡是吉利,熱鬧喜慶的意思。然後,腰帶的作用就是套住衣服,那麼在婚禮習俗中,應該也有拴住的意思。寓意著婚姻牢固,永恆。再者,腰帶跟錢有關係,比如腰纏萬貫。那麼新婚新娘系腰帶,就是富貴吉祥的意思。這些都是本...

徵集新娘結婚當天在酒店敬酒時,說點什麼

大家吃好喝好啊,喝好吃好啊 敬酒時說什麼得看桌上坐的都是什麼人,如果桌上坐的新娘幾乎都不認識或者都是只見過一面的,那就說些簡單的客套話就行了,也沒有人會挑你的理。要是大部分人新娘都認識那就隨便了。總之沒有人會去挑你敬酒時說什麼,只要別罵街就行 看這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為我們帶來的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