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長恨歌的題目是什麼,白居易的《長恨歌》表達了乙個什麼樣的主題?

2021-03-03 23:15:34 字數 5762 閱讀 2207

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長恨歌。

《長恨歌》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詩是作者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歌本身就是該詩的標題啊

白居易的《長恨歌》表達了乙個什麼樣的主題?

3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長恨歌》的主題:

(1)愛情

說,作品主要描寫了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歌頌他們的愛情;

(2)諷喻批判說,白居易通過這個愛情悲劇批判唐玄宗好色誤國。

(3)雙重主題,在詩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較明顯,後半部分中詩人對李、楊愛情悲劇的同情、對他們愛情的歌頌和惋惜遠遠大於批判.

《長恨歌》寫作的社會背景

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時代,民間喜於談論玄宗與貴妃的故事,「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元稹《行宮》)「洛陽晝夜無車馬,漫掛紅紗滿樹頭。見說平時燈影裡,玄宗潛伴太真遊。」(元稹《燈影》)不僅如此,據說,平定叛亂後,當唐明皇避暑回來的時候百姓都是哭著歡迎他回來的,由此可見當時的百姓對於李楊的愛情悲劇是同情的,寬容的白居易寫作《長恨歌》的地點在週至,而馬嵬就在附近,當地肯定流傳著有關李楊的愛情說,那麼,白居易也一定受到了民間傳說的影響。

而且,當時的唐朝經濟有所發展,市民階層興起,這一新興的力量,追求感官的享受,張揚個性價值,顯示其個性意識,與封建文人放蕩不羈的浪漫天性有某種程度的吻合,對於胸懷遠志而官職卑微的白居易來講,

這無疑是一種影響其創作的推動力。《長恨歌》蘊含了人們對理想愛情和美好願望的追求,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平反後,割據,藩鎮勢力勃興,戰亂不已,人們生活極度痛苦,而越是處於痛苦之中,人們對於美好生活,尤其是對幸福安逸的愛情生活的追求也就越強烈。 百年以後,唐末戰亂,唐僖宗又像玄宗一樣帶領皇室入蜀避難,途徑馬嵬坡時有感而賦詩雲:

「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泉下阿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

」唐僖宗已代楊妃說了冤魂的不平之恨了。

由此可知,這肯定是一首同情李楊情感悲劇的愛情感傷詩。

白居易的寫作角度

《長恨歌》之所以流傳至今自然是因為它是一首好詩,而一首好詩自然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的。白居易怎麼能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寫得如此傳神呢?讓人回想起他與青梅竹馬湘靈的感情故事了。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鄰女》;「淚眼淩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幹獨自愁。」 《寄湘靈》;「夜半衾裯冷,孤眠懶未能。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

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寒閨夜》這些,都是白居易描寫他的初戀情人的詩句。 人生最痛苦之別莫過於生離別。

若是死離別,時間還可以逐步把痛苦減輕,然而生離別會讓人一輩子掛念和痛苦。白居易少年時和東鄰之女湘靈姑娘長期相愛,感情非常深厚。由於封建禮教森嚴,雙方皆不敢將關係公開,只有暗暗地往來,以至於雙方的父母都不知道。

後來白居易因生計所迫離開符離時,雙方都發誓永遠相愛,不負少年之約。只是,最後礙於封建禮儀,兩人最終沒有在一起,只能做一對相愛卻不能相依的無花果。 不難發覺,白居易的故事與李楊的故事是何其的相似啊。

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長恨歌》感傷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殤,同時也是白居易在緬懷自己未遂的愛情啊! 都是愛過的人哪,怎會不能體會愛乙個人卻無法相伴終老這縈迴不休的惆悵之情呢?

所以,白居易他懂得唐玄宗,也同情唐玄宗,在唐玄宗與楊玉環身上,他找到自己與湘靈的影子,所以,他借題發洩對自己愛情的悲哀與感傷,對唐玄宗,白居易只有深深的同情,對愛人離去的深深感傷。即使唐玄宗有錯,不該為美人而荒廢朝政,可是他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沒錯啊。從這一方面想,也足以證明這是一首愛情感傷詩。

4樓:古明地戀戀

白居易一開始是想批判唐玄宗的,但是,寫著寫著想到了自己和初戀陳湘靈之間有緣無分,就不能自己開始發洩心中的鬱悶,歌頌那早已逝去的愛情。

如何理解白居易《長恨歌》的主題?

5樓:匿名使用者

詩的主題是「長恨」來。從「自漢皇重色思傾國」起第一部分,敘述安史之亂前,玄 宗如何好色、求色,終於得到了楊氏。而楊氏由於得寵,雞犬**。

並反覆渲染玄宗 之縱慾,沉於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這是悲 劇的基礎,也是「長恨」的內因。 「六軍不發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後,玄宗的倉皇出逃 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娥眉馬前死」是悲劇的形 成。

這是故事的關鍵情節。楊氏歸陰後,造成玄宗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詩以 酸惻動人的語調,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

「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於虛無縹渺的蓬萊仙山中 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仙景中再現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並以含情脈脈,托物 寄詞,重申前誓,表示願作「比翼鳥」、「連理枝」,進一步渲染了「長恨」的主 題。結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 分量。

jingdianwenku,望採納,謝謝!

出題:白居易《長恨歌》,哪個詞語(兩字詞)出

6樓:匿名使用者

是君王,這個詞出現6次

以下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包含這個詞的詩句:

一朝選在君王側

從此君王不早朝

盡日君王看不足

君王掩面救不得

為感君王輾轉思

含情凝睇謝君王

如何理解白居易的標題《長恨歌》中的「長恨」?

7樓:匿名使用者

正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二字由此而來

「長恨」是埋在詩裡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認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據全詩的內容和情節發展,可將詩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盡日君王看不足」,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紀.貴紀進宮後恃寵而嬌,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覆渲染唐玄宗得貴妃後完全沉湎於歌舞酒色.開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

第二層從「漁陽鼙鼓動地來」至「回看血淚相和流」,寫安史之亂,玄宗逃難,被迫賜死貴妃,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有意將因玄宗荒淫誤國所造成的安史之亂進行了淡化處理,對二人的生離死別則著意形容,讀者受到的是悲劇氣氛的感染而不是歷史的理性批判.陳鴻《長恨歌傳》「懲尤物,窒亂階」之說是板著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視為此詩的寫作動機.

第三層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至「魂魄不曾來人夢」,描述了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行宮見月,夜雨聞鈴,是一片「傷心色」和「斷腸聲」.長安收復以後回朝時,重過馬克,「不見玉顏空死處」.回宮後,池苑依舊,物是人非,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蕩氣迴腸.

第四層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此恨綿綿無絕期」,寫玄宗派方士覓楊貴妃之魂魄,重在表現楊妃的孤寂和對往日愛情生活的憂傷追憶.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後終在虛無縹渺的仙山上讓貴妃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於仙境.「情」的渲洩已超脫於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而更多地帶有詩人的主觀的理想成分,並早已超出了歷史事實的範圍,將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衝突表現無餘.

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嘆息與呼聲,是對於愛情受命運播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了愛情的長存,亦即點明全詩的主題.

8樓:皓凌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長恨」是指唐玄宗、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及悲劇結局。正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最後兩句以概括性的語言點明「長恨」,表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情誓言不能實現的千古遺恨。

這是一首著名的長篇敘事詩,以「長恨」為中心,生動地描繪了唐玄宗、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及悲劇結局。詩人從反思的角度寫出了造成悲劇的原因,但對悲劇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全詩寫得婉轉細膩,卻不失雍容華貴,沒有半點纖巧之病。

這首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與秀才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談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寶往事。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及相關遺聞傳說,讓三人不勝感慨。

他們惟恐這一希代之事,與時消沒,不聞於世,王質夫遂提議,由擅長抒情的白居易為之作歌,由陳鴻為之寫傳奇**《長恨歌傳》。於是,詩、傳一體,相得益彰。白居易由此被呼為「《長恨歌》主」。

白居易的《長恨歌》表達了乙個什麼樣的主題?

9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長恨歌》的主題:

(1)愛情說,作品主要描寫了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歌頌他們的愛情;

(2)諷喻批判說,白居易通過這個愛情悲劇批判唐玄宗好色誤國。

(3)雙重主題,在詩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較明顯,後半部分中詩人對李、楊愛情悲劇的同情、對他們愛情的歌頌和惋惜遠遠大於批判.

《長恨歌》寫作的社會背景

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時代,民間喜於談論玄宗與貴妃的故事,「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元稹《行宮》)「洛陽晝夜無車馬,漫掛紅紗滿樹頭。見說平時燈影裡,玄宗潛伴太真遊。」(元稹《燈影》)不僅如此,據說,平定叛亂後,當唐明皇避暑回來的時候百姓都是哭著歡迎他回來的,由此可見當時的百姓對於李楊的愛情悲劇是同情的,寬容的白居易寫作《長恨歌》的地點在週至,而馬嵬就在附近,當地肯定流傳著有關李楊的愛情說,那麼,白居易也一定受到了民間傳說的影響。

而且,當時的唐朝經濟有所發展,市民階層興起,這一新興的力量,追求感官的享受,張揚個性價值,顯示其個性意識,與封建文人放蕩不羈的浪漫天性有某種程度的吻合,對於胸懷遠志而官職卑微的白居易來講,

這無疑是一種影響其創作的推動力。《長恨歌》蘊含了人們對理想愛情和美好願望的追求,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平反後,割據,藩鎮勢力勃興,戰亂不已,人們生活極度痛苦,而越是處於痛苦之中,人們對於美好生活,尤其是對幸福安逸的愛情生活的追求也就越強烈。 百年以後,唐末戰亂,唐僖宗又像玄宗一樣帶領皇室入蜀避難,途徑馬嵬坡時有感而賦詩雲:

「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泉下阿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

」唐僖宗已代楊妃說了冤魂的不平之恨了。

由此可知,這肯定是一首同情李楊情感悲劇的愛情感傷詩。

白居易的寫作角度

《長恨歌》之所以流傳至今自然是因為它是一首好詩,而一首好詩自然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的。白居易怎麼能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寫得如此傳神呢?讓人回想起他與青梅竹馬湘靈的感情故事了。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鄰女》;「淚眼淩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幹獨自愁。」 《寄湘靈》;「夜半衾裯冷,孤眠懶未能。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

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寒閨夜》這些,都是白居易描寫他的初戀情人的詩句。 人生最痛苦之別莫過於生離別。

若是死離別,時間還可以逐步把痛苦減輕,然而生離別會讓人一輩子掛念和痛苦。白居易少年時和東鄰之女湘靈姑娘長期相愛,感情非常深厚。由於封建禮教森嚴,雙方皆不敢將關係公開,只有暗暗地往來,以至於雙方的父母都不知道。

後來白居易因生計所迫離開符離時,雙方都發誓永遠相愛,不負少年之約。只是,最後礙於封建禮儀,兩人最終沒有在一起,只能做一對相愛卻不能相依的無花果。 不難發覺,白居易的故事與李楊的故事是何其的相似啊。

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長恨歌》感傷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殤,同時也是白居易在緬懷自己未遂的愛情啊! 都是愛過的人哪,怎會不能體會愛乙個人卻無法相伴終老這縈迴不休的惆悵之情呢?

所以,白居易他懂得唐玄宗,也同情唐玄宗,在唐玄宗與楊玉環身上,他找到自己與湘靈的影子,所以,他借題發洩對自己愛情的悲哀與感傷,對唐玄宗,白居易只有深深的同情,對愛人離去的深深感傷。即使唐玄宗有錯,不該為美人而荒廢朝政,可是他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沒錯啊。從這一方面想,也足以證明這是一首愛情感傷詩。

白居易的《長恨歌》深刻意義,白居易的《長恨歌》深刻意義

大抵分三種 其一為愛情主題。是頌揚李楊的愛情詩作。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 其二為政治主題說。認為詩的重點在於諷喻,在於揭露 漢皇重色思傾國 必然帶來的 綿綿長恨 譴責唐明皇荒淫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君主 其三為雙重主題說。認為它是揭露與歌頌統一,諷諭和同情交織,既灑一掬同情淚,又責失政遺恨。究...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愛情名句是什麼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

白居易長恨歌中描寫楊玉環美貌的佳句

白居易長恨歌中描寫楊玉環美貌的佳句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