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沒人陪吃餃子的嗎,冬至吃餃子嗎?

2021-03-03 20:34:01 字數 5975 閱讀 6828

1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吃餃子嗎?

2樓:口才叔

冬至源於周代,周公將土圭法測得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新年第一天,所以從周到秦,冬至都被當做新年過。

3樓:蜜糖萱萱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乙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

版漢代,盛於唐宋,權

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還有諺語:

冬至到,吃水餃;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公尺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4樓:_使用者名稱已註冊

冬至是嚴冬季節,人們以食取暖,以食治病,經過數千年發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節令美食傳統,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狗肉羊肉等都作為冬至節令食品。而伴隨著冬至食俗,還有很多漢族民間傳說。

5樓:倉鼠o寶貝

冬至我們這裡通常都是吃餃子的,其他地方應該也是吃餃子吧,中國大江南北是吃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吃餃子,但有些地方也吃湯圓或者其他食物,吃餃子並不是冬至唯一的飲食習俗。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而南方會吃湯圓。

7樓:gt垂釣者

是的,冬至北方有吃包子的習俗,而南方吃湯圓。

南方冬至這天吃完湯圓才算添了一歲。

8樓:鯤鵬展翅

按照民俗是吃餃子!如果沒時間不吃也凍不掉耳朵!

9樓:盜火者八十木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老話o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乙個習俗吧,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

12樓:浮靈菱子

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吧,南方北方不一樣,就是同在南方不同的地方也有差異。我們這裡就沒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13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吃餃子,冬至這是乙個習俗,有些地方是吃湯圓的,不一定非要吃餃子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都會吃餃子的,都說冬至大過年。

15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吃餃子是中國傳統文化

16樓:po丶酒狐

冬至吃什麼,其實每個地域都吃的都不一樣。

17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地方一種習俗,各地方風俗不同,有的地方人吃有的不吃。請參考!

18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兒。

19樓:九歲丫喔

冬至作為傳統文化,24節日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吃餃子是其傳統習俗。

20樓:匿名使用者

看在什麼地方,在北方是吃餃子的

2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冬至就吃餃子。

22樓:匿名使用者

至。吃什麼,其實每個地域都吃的都不一樣!北方好多都是吃餃子的

冬至吃餃子必須是和家裡人一起吃麼?

23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吃餃子不一定要和家裡人一起吃。

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要後悔,看到這句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俗語想要看明白還是非常簡單的,畢竟我們在俗語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

這句俗語是說如果冬至在月頭,那麼這年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也許老牛都會被凍死,而冬至在月中,那麼這年的冬天穿著單衣都是可以的,如果冬至在月尾,那麼這年的天氣將會異常寒冷,沒有火爐的人家都會非常後悔。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一過白天開始慢慢變長,而且冬至還是「數九天」的第一天,因此一直以來都有用冬至天氣變化來**今後天氣的習慣。

24樓:匿名使用者

是因為習俗所以要和家人在一

起吃,沒有要求必須和家人在一起吃。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

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25樓:寧靜的港灣

不是必須,是習俗,所謂「冬至到,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的風俗,稱為吃「捏凍耳朵」。相傳醫聖張仲景原為醫官,告老還鄉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

於是他就叫**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後,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乙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26樓:匿名使用者

餃子,又名[1] ,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之一,源於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2] 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在東北有句民諺:

「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足見東北人對餃子的喜愛。

冬至大家都吃餃子了嗎

27樓:都是的

民間為何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諺語有云: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53136「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每年冬至,不論貧富,都要煮上一鍋白花花的水餃,然後,大人小孩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水餃。

南陽甚至還有民謠唱道「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過年吃餃子,是說新舊之交,「交子之時」,而這冬至吃餃子,則另有說法。

東漢時張仲景任長沙太守,他到處訪病施藥,行醫濟世,深得民心。後來,他毅然辭官回鄉,想為相親們治病療傷。張仲景返鄉之時,恰逢冬季。

那時,白河兩岸鄉親飢寒交迫,個個面黃肌瘦,其中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見此情景,張仲景急忙讓**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並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式的「嬌耳」。

最後將「嬌耳」放在鍋裡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張仲景分發「嬌耳」的這天剛好是冬至。

為了紀念這位懸壺濟世的名醫,後人就學著「嬌耳」的樣子,做成了「餃子」,也叫「扁食」。冬至吃餃子,是紀念醫德高尚的「醫聖」張仲景。

當然,在北方冬至吃餃子,不僅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冬日進補的養生食俗。

今天冬至了有人吃餃子嗎

28樓:萌音軟糖

冬至吃餃子

這是中華民族

流傳下來的

傳統習俗

已經深入到生活中

絕對多數人都會吃

冬至為什麼有吃餃子的習俗

29樓:橫波亭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0樓:南方e健康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31樓:口才叔

冬至源於周代,周公將土圭法測得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新年第一天,所以從周到秦,冬至都被當做新年過。

32樓:衡水遊龍

據說是為了預防耳朵被凍壞。

33樓:手機使用者

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的來歷::

34樓:童無忌

你好,bai尊敬的百度知du道使用者朋友,很高興為

zhi你解答問題;

這裡有很詳細dao的介紹,你看版看吧權。

祝你天天快樂,如有不足,可以繼續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

【希望對你有幫助,童無忌007,永遠為您解答】

【如果滿意請採納哦(\(^o^)/~】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餃子原名 嬌耳 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

為何冬至有要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 冬至餃子夏至面 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 嬌耳 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 祛寒嬌耳湯 其做法是用羊肉 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

冬至這天為什麼要包餃子吃,冬至為啥要吃餃子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有人表示水餃又叫餃餌,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裡不凍耳朵。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 醫聖 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 傷寒雜病論 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 進則救世,退則救民 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